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2章 如臨深淵 第25節(第2/3頁)

李弘和驃騎大將軍府的一幫人對朝廷還比較克制和尊敬,但楊奇和王瀚這些人卻毫不客氣。在他們眼裏,朝廷現在就是禍亂社稷的根源,張溫、盧植等一幫大臣就是敗亡大漢的奸侫,他們恨不得即刻把朝廷趕出北疆。有了李弘的撐腰,這些人的膽子可就大了,他們肆無忌憚,猛烈攻擊朝廷,同時聯合塞外的邊郡大吏,一致要求朝廷立即放棄改制,及早遷回洛陽。

楊奇等大吏在奏章中說,洛陽已經攻克,長公主和朝廷隨時可以遷回,晉陽朝廷的使命已經結束。他們懇求長公主在朝廷準備回遷洛陽的這段時間內,由驃騎大將軍李弘暫時代理國事,主掌權柄。將來長公主和朝廷遷回洛陽後,李弘要留駐北疆戍邊,這權柄自然也就還給了長公主和朝廷。所以朝廷根本無須擔心李弘會變成董卓第二,危害社稷。

事情鬧到這種地步,朝廷和北疆都沒有了回旋余地,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驃騎大將軍李弘。此時,李弘必須要作出一個選擇,是支持朝廷還是支持北疆?

李弘最近都待在驃騎大將軍府,和鮮於輔、李瑋、朱穆等人日夜商討冀州和京畿戰局,沒有關注這件事。這天他接到了長公主的手詔,長公主請他立即把這件事解決了,不要再拖了,以免把事情越鬧越大。

李弘於是請趙岐、張溫等朝中大臣和楊奇、王瀚等北疆大吏坐到了一起,“諸位大人的目的都是一樣,都是為了拯救和振興社稷。所以我懇求諸位大人放棄各自的成見,在中興社稷這個大前提下,心平氣和地商量出一個解決的辦法。你們過去都是朋友,有的還是親戚,比如趙岐大人是馬日磾大人的姐夫,楊奇大人和崔烈大人是表兄弟。你們之間的關系這麽好,私交又非常深厚,為什麽就不能齊心協力共振社稷?”

在李弘的勸說下,朝廷和北疆的二十位位高權重的大臣在一起商量了八天。中間崔烈、盧植、袁滂、楊奇、王瀚等人因為意見不合,數次負氣出走。李弘無奈,只好連哄帶騙把他們又拉了回來。李弘覺得好累,他對這些糾纏不清的國政越來越反感。每天當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躺下睡覺。

八天後,李弘還是面臨同樣的問題,支持朝廷還是支持北疆?

面對兩份截然不同的解決方案,李弘無所適從。李弘回來後,說服朝廷,下旨減免了諸郡賦稅,朝廷的威嚴已經受到了打擊。現在長安朝廷已經形同虛設,晉陽朝廷回遷洛陽也遭到了巨大阻力。如果此時自己再公開站在北疆一邊,對朝廷打擊之大可想而知,但站在朝廷一邊,北疆的事又如何解決?

李弘召集鮮於輔、李瑋、朱穆、余鵬等人仔細商議,但大家分歧較大,無法統一。

這時,八百裏快騎急馳龍山。鎮軍將軍麴義從冀州送來急書,公孫瓚於東光城南擊敗青州黃巾軍後,和袁紹公開決裂,並率領大軍攻打魏郡,打算占領冀州全境。到目前為止,我尚沒有接到公孫瓚的任何書信,但袁紹的求援信卻一份接著一份。袁紹此時正在和黑山黃巾軍激烈交戰,無暇他顧,所以我決定率軍阻擊。雖然北疆軍過去有坐山觀虎鬥的想法,但此時此刻,遏制公孫瓚的勢力急劇膨脹已經成了當務之急。如果任由公孫瓚擊敗袁紹,占據冀州大部郡縣,實力猛增,將來北疆和他發生沖突時,勢必處於劣勢。麴義在書中說,公孫瓚揚言從黃巾軍俘虜中征募了十萬大軍,如果此言屬實的話,北疆軍兵力不足,無法擊敗公孫瓚,特請求大將軍立即命令張燕將軍率軍南下,同時調遣塞外鐵騎來冀州相助。

冀州形勢的風雲突變,讓李弘和府內諸吏大吃一驚。朱穆長嘆道:“袁紹殺死白繞後,黑山黃巾軍就象發了瘋一樣,從八月一直打到現在,中間都沒有休息,大有不殺死袁紹誓不罷休的架勢。如果大雪下下來之後,於毒和眭固等人還不罷兵,那麴義將軍的兩萬四千大軍就很危險了。”

“本來我們指望袁紹和公孫瓚先打起來,然後我們漁翁得利。現在倒好,公孫瓚全殲了青州黃巾軍,實力劇增,而袁紹卻給黑山黃巾軍死死纏住,根本無力他顧。冀州形勢轉眼間翻了個個,變成我們和公孫瓚對決了。”李瑋連連搖頭,“這真是萬萬沒有想到的事,人算不如天算啊。”

“雲天(麴義)這個決定是對的。”鮮於輔苦笑道,“這一仗我們必須打,即使打敗了,也是值得的。不知道張燕將軍能不能及時支援?”

“來不及了,我們的援兵來不及趕到冀州南部了。”朱穆指著地圖,無奈地說道,“張燕將軍是半個月前趕到平城的,他為了能及早回到帶山,於是選擇了從飛狐要塞到中山國,再從中山國回到常山的這條路。如果一切正常的話,張燕將軍和他的大軍一個月後可以到達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