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章.危機四伏 第31節(第2/4頁)

長安朝廷希望靠太傅劉虞來制約李弘,這簡直是個笑話。董卓的例子就擺在那裏,他是怎麽攫取權柄的?就是拿刀砍去的。你不給我,我就殺你。前太傅袁隗應該比今太傅劉虞有權有勢吧?結果如何?袁隗還不是敗在董卓的刀下。李弘比董卓更加兇殘陰毒。董卓還沒有進洛陽的時候,李弘就帶著大軍南下威脅天子和朝廷了,就這種人會拱手放棄權柄?至於什麽故主之情,那都是狗屁。和李弘談什麽故主?他就是一個鮮卑人的奴隸,是個蠻子,你和他談什麽故主之情?和一頭豹子談故主之情,還不如拿一把刀直接去砍他來得實在。

韓馥說了一大堆,最後的意思是這個機會萬萬不能錯過。長公主和朝廷必須要設在冀州。北疆錢糧緊缺,冀州供應有限,李弘看樣子馬上就要打洛陽了。等他打洛陽的時候,我們再談這個事。那時,由不得他不答應。至於北疆軍政,他還不還都是一回事,我們也不會主動派人到北疆去招惹他,去奪他的權。只要他攻打董卓,我們就給他供應一部分錢糧。不管怎麽說,大家都是一殿之臣,都是為了討董興國嘛。

劉恭、耿武、閔純、李歷三人支持韓馥的意見,尤其是劉恭,言詞非常激烈,對李弘和朝中的一幫大臣大肆抨擊。

審配出言反對。

當前的形勢很明顯。晉陽朝廷要立即建,為什麽?討董聯盟經過黃巾軍暴亂、袁閥分裂、袁紹和長安朝廷決裂後,已經成了一盤散沙,急需有人出面再次把各地州郡的力量集中到一起,以便應對明年嚴峻的局勢。明年和今年一樣,有黃巾軍之禍,有董卓之禍,但更嚴重的是有流民之禍和糧荒之禍。所以,各地州郡必須要抱成一團,度過難關。長公主和晉陽朝廷的建立,正好給了各地州郡一次重新集結力量的契機。

冬天馬上就要到了,黃巾軍要休戰一段時間,我們可以得到一段時間的修整。趁著這個機會,我們可以利用晉陽朝廷來重新整合各地州郡的力量。這樣到了明年春天,我們就能以最強悍的實力攻擊黃巾軍。如果按照大人的辦法,等到李弘攻擊董卓之後,我們以錢糧來威脅李弘把長公主送到冀州,再把朝廷建在冀州,那時間和機會就都錯過了。

其實,大人對這件事過慮了。李弘和董卓要兩虎相爭,李弘暫時對冀州沒有危險,而且他為了緩解北疆的財賦錢糧危機,無論如何都不會為了權力分配的事和冀州鬧翻,這個朝廷暫時設在晉陽並沒有什麽關系。

過一段時間後,他會很自覺地把長公主和朝廷送到冀州。為什麽?

張溫等老臣把長公主和朝廷留在晉陽的主要目的是什麽?是制約和削弱李弘的權勢,利用他的武力振興社稷,最大程度地減小李弘對社稷的危害。李弘不是白癡,他怎麽會拿刀割自己的脖子?他怎麽可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權勢被奪,部下離散,一步步走上必死之路?

李弘於是想了個以退為進的辦法。李弘為什麽要主動放棄北疆軍政?他不是為了要留住長公主和挾持朝廷,而是為了要逼走長公主和朝廷。

李弘放棄了十六郡軍政,撤銷州一級府衙,那劉虞呢?劉虞行丞相事,他主掌權柄,他不能不帶頭響應。以劉虞的為人和宗室大臣的身份,他必定會放棄幽州軍政,主動撤銷幽州牧府。那麽,還剩下誰?剩下大人、兗州牧劉岱和豫州牧孔伷。兩位上卿主動放棄各自手中的地方軍政大權,你們三位怎麽辦?不放?顯然不可能。放,大家又擔心朝廷被李弘所控。尤其是冀州,冀州牧府一旦被撤銷,冀州軍政到了朝廷手上,李弘就徹底控制了冀州的錢糧,我們也就再也無法制約李弘了,因此這冀州的軍政大權是萬萬不能放。

那怎麽辦?只有朝廷讓一步,把長公主和朝廷遷到冀州。長公主和朝廷到了冀州,李弘又要吵了,他會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再把北疆軍政要回去。其實,就象大人所說,這個北疆軍政不管李弘還不還,都是他的,誰願意到北疆去招惹他?

朝廷設在晉陽,就象長公主拿著一把刀架在李弘的脖子上,李弘避之惟恐不及,怎麽會留下?所以大人不要擔心朝廷的事,你什麽事都可以答應,只要不答應放棄冀州的軍政大權就行了。

韓馥和劉恭等人不得不承認審配分析的有道理,但李歷的一句話讓韓馥疑心大起。

“正南兄,大將軍對你有救命之恩,你可不能因此幫助大將軍欺騙大人,耽誤振興社稷的大業啊。”

韓馥頓時疑心大起。

審配無奈說道:“這樣吧,我代大人到河內去一趟,問問袁大人的意見。不管怎麽說,現在大人還是尊奉‘承制詔書’,聽從袁大人的調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