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章.危機四伏 第30節(第2/3頁)

按照張溫的設想,平定黃巾軍叛亂和討伐董卓這兩件事應該能在兩到三年內結束,他唯一擔心的是董卓挾持天子逃到西疆。當年西疆大戰把他打怕了。現在可不象過去,過去朝廷可以向西疆源源不斷地輸送糧草輜重,現在不行了。沒有五年以上的休養生息,大軍根本無力遠征西疆。天子蒙難日久,皇統的事情會變得非常非常的棘手。

李瑋說,張溫、丁宮和蔡邕三人反復解釋,一旦長公主詔告天下勤王討董,晉陽朝廷設立,天子和長安朝廷就形同虛設,各地州郡必會聞風而從,這樣一來,我們的實力就會驟然增加。無論是討董還是平叛,都能形成巨大合力,一戰而定。所以如果李弘同意朝廷的這個策略,那就立即回書,張溫將迅速派人到幽州延請太傅大人劉虞和盧植,冀州牧韓馥到晉陽商討大事。

李瑋最後說道,張溫帶到北疆的這個方案非常完美,顯然長安朝廷諸多大臣們為此精心籌劃,深思熟慮了很久,朝中的大臣們為了振興社稷的確算是殫精竭慮,耗盡了心神。

這個方案對各方勢力都有好處,無論是長公主、太傅大人劉虞、大將軍、還是韓馥、袁紹等州郡官僚,都從中得到了收益。

以大將軍和北疆目前的實力,根本談不上做出什麽軍事上的決策,相反大將軍受制於人口財賦和糧食等危機,正是一籌莫展,岌岌可危的時候。而晉陽朝廷的建立恰恰幫助大將軍緩解了北疆目前面臨的這些危機。現在大將軍真正意義上得到了大漢的軍事行政權和部分軍事戰略決策權,大將軍的權力明顯增加了。軍事行政權最主要的是人事權,軍資分配權和組織訓練權。有了這個實質上的人事權,大將軍可以任意指派調遣秩俸兩千石以上的將領。隸屬於晉陽朝廷的各州郡軍隊幾乎都在你的控制下。

太傅大人劉虞行丞相事,做他自己本來應該做的事,但他依舊是幽州牧,他最關心的幽州諸多困難可以因為這個朝廷的建立而得到部分解決。

韓馥也罷,袁紹也罷,所有討董聯盟的人終於為自己的討董找到了大義,叛逆、滅族、遺臭萬年的陰影終於從心裏散去,等待他們的將是蓋世功勛和青史留名。而尤其讓他們最感到欣慰的是,李弘這頭血腥的豹子終於成了同殿之臣,不要再為他的強橫武力而提心吊膽了。相反,有了李弘和北疆大軍,平定黃巾之禍,討董除奸,都成了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不再是一件遙遙無期的事了。

當然了,天子,長公主和朝廷,是最大的收益者,因為他們保住大漢社稷,保住了傾覆在即的萬裏江山,保住了千千萬萬條蒼生的性命。

懇請大將軍為了社稷蒼生,立下決心。

李弘、徐榮、玉石和朱穆四人把李瑋的書信翻來復去地看了七八遍。

朱穆不停地給三人解釋大漢官制的演變過程,以及張溫所建議的這個三公官制中所蘊涵的“三權分立”和其中的優劣,還有這種朝廷構架對解決當前大漢危機可能產生的結果。

“大將軍,徐大人,玉大人,你們怎麽看?”

李弘笑道:“劉大人來了,真的太好了。我沒有意見,只要跟著劉大人後面,怎麽辦都行。他叫我打東,我絕不打西。”

玉石高興地說道:“我和大將軍一樣,願意跟在劉大人後面為國效力,即使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徐榮把李瑋的書信遞給朱穆,慢悠悠地說道:“我大漢四百年基業,一幫奸侫亂賊豈能輕易傾覆?看起來,我們打不了幾仗,就可以回家了。”

朱穆接過書信,隨手丟到了案幾上,神情憂郁。

“怎麽?這次仲淵又在書信上寫了什麽暗語?”李弘笑著問道,“他又說了什麽不好的事嗎?”

“仲淵給張溫幾個老頭子說暈了頭,此策也能稱為完美?其中隱憂甚多,甚多啊。”朱穆嘆道,“我本來以為張溫會重建一個新朝廷,誰知道他弄了這麽個四不象朝廷出來,後患無窮啊。這麽好的一個機會,給這幫墨守成規的老頭子白白浪費了。”

李弘、徐榮和玉石三人疑惑不解地看著朱穆。

“大將軍過去喜歡披頭散發,那時他象一位將軍嗎?不象。”朱穆苦笑道,“現在呢?現在大將軍儀容整潔,威風凜凜,一看就是大將軍。”

三人若有所悟。

“算了,不說了,也許我錯了。袁紹就是例子。他大張旗鼓要說什麽要重建皇統,還一口氣連殺四位大臣以表決心,結果如何?響應者寥寥無幾,罵聲一片。朝中大臣們可能也有同樣的擔心,如果長公主可以代行天子事,任意拜封大臣,那後果也許和袁紹一樣。”朱穆揮手說道,“正象徐大人所說,大漢四百年基業,豈是一幫逆賊所能傾覆?不想了,既然大將軍和兩位大人都同意,我就回書晉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