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章.危機四伏 第19節(第2/3頁)

那董卓是什麽意思?

公主當初是拿著先帝的遺詔,舉著勤王除奸的大旗來到北疆的,董卓不可能不知道。現在公主的權勢大了,還有七位老臣輔佐,她更要以攻打長安為第一目標了。董卓不會糊塗到讓七位老臣幫助他說服公主放棄勤王,轉而督請李弘去攻打袁紹和黃巾軍吧?董卓既然不會這麽糊塗,這麽幼稚,他就不可能想出這麽個主意。而且按照董卓對政事的熟悉程度,他也不可能想出這麽個主意,這制約李弘之策一定是朝中的大臣們想出來的。

既然這主意是朝中大臣們想出來的,其用意不問可知。當然是督請李弘迅速勤王了,或者是要利用長公主和老臣們的威望影響和控制李弘,防備他象袁紹一樣成了大漢叛逆,從而讓勤王除奸和振興社稷成為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從當前的形勢來看,最理想的辦法就是利用李弘的武力蕩平董卓、袁紹、黃巾軍等奸侫,在幾年之間內先把社稷穩下來,然後再圖謀重振之策。也就是說,朝中大臣們把重振社稷的希望還是放在了李弘身上。

李弘剛剛遠征大漠歸來,無論是功勛還是威望,天下無人可及。而且他到目前為止,除了勤王不利以外,尚沒有太大的惡跡。不象董卓,先是連出敗策致使國家動蕩,後來又舉起屠刀殺人,最後竟然喪心病狂要遷都,他寧願和社稷同歸於盡也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柄。現在這個人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漢奸侫,除了殺以外無藥可救了。袁紹更是讓朝中大臣們瞠目結舌,捶胸頓足。天縱之才的袁隗怎麽選了這麽一個人擔當重任?袁紹不承認天子,和李弘針鋒相對,這也就罷了。誰知他後來竟然誅殺大臣,公然和朝廷決裂。袁紹之居心,已經昭然若揭。憑他的實力根本無力擊敗董卓,更不要說打下洛陽和長安了,他就是要把大漢社稷推向傾覆的深淵,一個完完全全的大漢叛逆。袁術不堪大用,左右搖擺,既沒有勤王的決心,也沒有做叛逆的膽子,就在那東張西望,也不知道他到底要幹什麽?一個沒用的混蛋。在這種情況下,長安的大臣們只有一個唯一的選擇。

董卓不是笨蛋,他當然能看出朝中大臣們的用心,那他為什麽還要言聽計從?如果李弘忠於天子,迫於壓力率兵勤王,洛陽和長安就危險了。難道他真的糊塗了,要束手待斃?

朱穆風塵仆仆從長安趕回來,一路上都在苦思冥想,但他沒有想明白。

李瑋把自己的疑惑詳細地對李弘解說了一遍,但他也很難理解董卓的用意。

李弘笑著說,想不通就算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什麽?還有一個月就要秋收了,告訴北疆諸府,抓緊做好準備工作。另外,急書田疇和鄭演,叫他們分別聯系袁術和韓馥,盡快購糧,越多越好,無論糧價多高,都要把糧食買回來。

****

大漢國初平元年(190年)九月。

九月上,公主和李弘、趙岐、許劭、楊奇等北疆大吏出晉陽一百多裏,迎接馬日磾等朝廷使節。

這七個人中崔烈、張溫、馬日磾是大漢國的前太尉,丁宮是大漢國的前司徒,袁滂是大漢國的前大司農,陳紀、蔡邕兩人都是大漢國名震天下的碩儒,這種顯赫的使節陣容在大漢國歷史上恐怕還是第一次。

李弘態度非常謙恭,搶先一步執弟子之禮先行拜見了七位老臣。雖然這七人現在的官職沒有李弘大,但無論是資歷,威望還是學識,李弘都望塵莫及。七人要以下官之禮還拜李弘,李弘嚇了一跳,跪在地上手足無措,沒敢起來。

趙岐急忙過來解圍,“好了,好了,不要難為大將軍了。公主來了,幾位老弟還是先去拜見公主吧。”

七人非常高興,尤其是張溫,拉著李弘的手很是感慨。他和李弘在西疆戰場上相處時間很長,雖然彼此之間有些恩怨,但那都是過往的煙雲,不值一提了。李弘很激動,“去年三月我到洛陽,由於時間緊張,沒去拜望大人,失禮之致。三年多沒有看見大人,大人的頭發白了許多。”

張溫搖頭嘆道:“眼見社稷危難,我卻獨居庭室,不能為天子效命,憂心如焚啦。不過現在好了,能和子民一起站在北疆的土地上,我就有信心了。想當年,西疆傾覆在即,子民領五萬大軍日夜奔行三千裏趕到西疆,兩戰兩捷,終於獨木擎天,力挽狂瀾。今天,天下又有何人能擋大將軍之鋒銳?大漢振興指日可待啊。”

李弘面孔一紅,躬身再拜道:“大人謬贊了,當年如果沒有大人的運籌帷幄,哪有西疆的勝利?”

這時,華雄、段炫等西疆將領圍了上來,大禮參拜張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