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章.危機四伏 第9節(第2/4頁)

“今天的大漢在歷經無數的動蕩和烽煙之後,早已病入膏肓、生機盡絕,而大將軍在遠征大漠之後,不但遍體鱗傷,也失去了朝廷對他的錢財支持。這就好比一個餓極了的嗷嗷待哺的幼童,面對奄奄一息的母親,再也吸不出一滴乳汁,他的生命同樣處於岌岌可危之中。”張範痛苦地說道,“殿下,這就是我大漢今日的現狀。我們要想重振社稷,不是靠勤王,不是靠除奸,更不是靠大臣之間的結盟,而是要靠這個幼童先找到一粒水、一粒米救活自己,然後再靠這個幼童來拯救自己的母親。這是個艱難和痛苦的歷程,不是一朝一日就可以完成的。殿下,盧植先生當初灑淚離去,就是因為他看不到一絲一毫的希望。先生心如死灰,了無生趣,從此終老於荒野之間。”

“殿下受先帝所托,承擔挽救社稷之重任,萬萬不可輕言放棄。”張範磕頭道,“先帝在臨終前遣送殿下於藩國,今天看來,的確是一個睿智之舉。”

公主淚水漣漣,吃力地哽咽道:“大人的話我聽不懂。我聽不懂……”

張範想了一下,繼續說道:“殿下還記得黃河岸邊那些死去的災民嗎?大家都已經無力自救了,所以都死了。我剛才說的這個幼童如果以自己弱小的身軀拖著自己的母親一同去尋找生存的機會,最後必定是母子兩人雙雙力竭而亡。這個幼童只有先去找水,找食物,然後回來母子同食,維持兩個人的生存。等到這個幼童長大了,可以說話了,他就可以扶著自己的母親繼續尋找生存下去的路。”

“我大漢今天皇權凋落,州郡坐大,奸侫橫行,蟻賊暴亂,天子不是天子,大臣不是大臣,州郡可以隨意起兵,蟻賊肆意荼毒天下。大家各為一己之利兵戎相見,誓死搏殺,早已失去了互救的良知,如今兵災連綿,大亂已現。社稷的存亡已經無所謂輕重,能夠活下去才是今天的現實。殿下請仔細看看,今天的大漢和兩百年前王莽亂國時的大漢是何其的相似。”

“大將軍之所以不願意南下,原因就在如此,他已經隱約看到了南下勤王的後果;董卓之所以退守長安,原因也在如此,他也看到了死守洛陽的後果。幾十萬大軍鏖戰於關、洛之間,任由蟻賊暴亂於四方州郡,社稷必毀。而太傅大人、朱俊大人、甚至袁紹袁術等人卻非常自信,他們認為社稷可以因自己的努力而得以挽救。我大漢的武人認為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我大漢的士人認為君為本,社稷次之,民為輕。這就是我大漢士人和武人的根本分歧,也是大亂產生的根由。對天子和社稷的不同看法直接導致了大亂的產生。大將軍重民重社稷不重天子,太傅大人和士人們重天子重社稷不重民,所以無論武人和士人如何嘔心瀝血,這場大亂都不可避免,無法阻止。”

“大漢雖然已經險入絕境,無法自救,但大漢還有希望,希望就在北疆,就在大將軍身上。這是先帝一生中最明智的選擇。只要北疆強大了,大將軍實力增長了,我說的那位幼童長大了,有力氣了,他就可以扶起自己的母親尋找生存之路,也就是說,大將軍可以背負起重振社稷的重任。”

公主越聽越是恐懼,哭得更為傷心,“既然大亂已現,大人為什麽說朱俊大人的勤王之舉定能成功?”

“幼童是無知的,他什麽都不知道,他在尋找水和食物的時候也許會失去方向,會忘記自己的母親,所以我們要努力勤王,用盡一切力氣勤王,勤王之舉就象那位垂死母親的呼喚,可以讓這位幼童知道返回的方向,記住自己母親的存在,記住自己還有一位急需挽救生命的母親。”

“勤王無需勝利,只要有勤王的大旗,有勤王的義士,勤王之舉就算是成功了。”

“殿下到北疆來幹什麽?拯救大漢社稷。如何拯救?勤王。”

“勤王之後呢?”公主抽泣著問道,“天子回到了洛陽,大漢社稷就能重振嗎?”

“我也不知道。”張範仰天長嘆,“我也不知道,這是我們士人的悲哀啊。難道天子回到了洛陽,董卓死了,社稷就能振興嗎?是以君為本振興社稷,還是以民為本振興社稷,歷史已經給了我們明確的回答,為什麽今天的士人還是不能記住呢?”

公主不懂,但她知道勤王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知道大漢社稷已經傾覆在即,她傷心欲絕,伏案痛哭。

****

四月末,驃騎大將軍召集北疆諸府主要大員於龍泉議事。

長平公主、趙岐、王邑、楊奇、王瀚、許劭、崔均、李瑋、朱穆、左彥、麴義、龐德、陳好等數十位大臣盡數到場,劉和、陳琳也被邀列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