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2章.日蝕蒼黃 第23節(第3/4頁)

董卓鄭重地點頭說道:“朝中大臣這個建議對河東的確不利,我當時也極力反對。但你要知道,我有我的難處……”

李瑋拱手道:“下官理解。相國大人日子也難過,所以我也不提這事了,只希望大人能多撥一點錢給河東賑災。河東現在一石谷子三千錢,大人可以算算,兩億錢能買多少糧食?北疆數百萬流民,災民要吃飯,兩億錢也管不了多長時間。”

“仲淵,朝廷根本拿不出來兩億錢給北疆賑災。”

“兩億錢朝廷應該還拿的出來。”李瑋一邊拖長聲調,一邊看著董卓,笑得非常暖昧,“我聽說洛陽諸陵……”

董卓仰天一笑,“哈哈……什麽事都瞞不了你。好,好,就兩億錢。”

筵席很豐盛,留在京城的一些官員都有參加,尚書鄭泰、華歆,河南尹朱俊等人都在座。

董卓無心喝酒,也無心看美人起舞,一心只惦記著糧食。李瑋不要糧食卻要錢,那他到哪裏去買糧?按現在的局面來看,冀州是不可能賣糧給北疆的。其他州郡路途遙遠,更不可能。河東門閥豪門手上雖然有糧食,但李瑋買得起嗎?難道他有辦法把這些人的糧食買到手?

董卓最近為了糧食的事寢食不安。京畿數郡、洛陽和長安的王公貴族、門閥世家,家家都有糧食,但董卓此時已經不敢為所欲為,明目張膽地去搶了。已經落魄的權貴豪門,一般巨賈富商,他可以去欺負一下,甚至還敢縱容士卒去奸淫擄掠,但碰到象馬閥、楊閥這樣的顯赫權貴,他就不敢太過放肆了。這些門閥有莊園、塢堡,存幾年的糧食很正常,如果要去買的話,價錢合適,他們當然也願意賣。不過現在糧價這麽高,董卓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去買。如果去搶或者以低價強買的話,勢必要激怒朝中的門閥士人,如果大家都變成了叛逆,董卓恐怕連長安城都待不住了。

董卓現在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益州的糧食。益州距離京城遠,賦稅入庫時間一般很晚。早在十二月的時候,董卓就已經派人從關中南下到益州,找益州牧劉焉催要賦稅和購糧了。從益州到關中,翻山越嶺,路非常難走,運輸更是難上加難,所以這批糧食即使能運到關中,那也要到四月左右,而且數量也不會太多。

如果能就近解決,當然是好事了。董卓心癢難安,於是把郎中令李儒喊到身邊,附耳細語,交待他務必從李瑋嘴裏打探清楚。

酒宴散後,李儒非常客氣,陪著李瑋一起把朱俊送回了家。在回驛館的路上,李儒旁敲側擊地問道:“仲淵,河東已經無糧了,你既然賑災,應該是向朝廷要糧,但你為何要錢?難道河東還有糧食?”

李瑋長嘆道:“河東府的庫房裏的確無糧了,但河東和晉陽門閥巨賈手上還有糧食。北疆糧價太高,百姓買不起,我們北疆諸府的官吏也買不起。兩億錢,杯水車薪啊。我只要到北疆宣布賣糧,糧價很快就會翻一番。如今形勢不一樣,我們不好以武力脅迫,所以只有另想辦法了。”

“仲淵,你有什麽辦法?”

李瑋猶豫了一下,說道:“此事,我需要李大人的幫助。我到洛陽來,不是為了回遷災民,也不是為了討要賑災錢。這錢其實是相國大人主動給的,不是我要的。”

“什麽事需要我幫忙?”李儒笑道,“只要能迅速平息叛亂,穩定社稷,什麽忙我都肯幫。”

李瑋笑道:“好,我等的就是你這句話,這個忙你一定能幫。我缺錢,我極度缺錢,所以我希望北疆能鑄錢。北疆有鐵,有銅,有能力鑄錢,鑄多少錢都行,但我現在缺一張朝廷允許北疆鑄錢的聖旨。”

李儒驚愣地望著李瑋,眼睛裏驀然發出難以抑制的興奮之色。

“我知道郡國自由鑄錢會引起幣制混亂,造成物品價格上漲,直接威脅大漢的財政,但現在除了鑄錢,我已經沒辦法了。”李瑋解釋道,“各地州郡叛亂後,朝廷失去了賦稅,而通往北疆和關東各地的水陸兩道運輸又全部被他們切斷了,物資無法運進來。在這神情況下,我們要想度過難關,首先就要有錢,用更多的錢從當地的門閥權貴和其他地方購買我們急需的物資。那時無論多貴,我們都買得起。”

李儒沉思不語,不過看得出來,他贊同李瑋的建議。

“本朝孝武皇帝為了開辟財源於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下令廢除了郡國的鑄錢權,改由朝廷上林三官統一鑄幣,此制已經實施了三百多年,今天突然改制,恐怕……”李儒非常為難地說道,“恐怕阻力非常大啊。”

(“上林三官”即鐘官(掌鑄錢)、辨銅(掌原料)、均輸(掌制範),是大漢中央鑄幣機構,負責鑄造五銖錢,也稱上林錢和三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