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2章.日蝕蒼黃 第22節(第3/3頁)

橋瑁、張邈等人商量了一下,隨即選中了名聲最大的臧洪。臧洪是廣陵射陽人,廣陵太守張超的功曹從事。他父親臧旻歷任護匈奴中郎將、中山、太原太守,戍邊時屢建戰功,對山州地理非常有研究。臧洪出身官宦世家,本人學識不俗,在徐州一帶很有名氣。藏洪身材魁梧,體格健壯,胡須濃密,嗓門洪亮,很雄偉,看上去更象武人而不是士人。臧洪一口應承。為了鏟除國賊,當然要義不容辭了。

二月十六日,酸棗會盟。

臧洪站在高壇上,頂著凜冽的寒風,高聲誦讀盟約: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禍害無窮,毒殺弘農,百姓被難,如此以往,社稷淪喪,四海傾覆。我們要舉義兵,赴國難,同盟中人,齊心一力,盡我臣節,粉身碎骨,在所不辭。有渝此盟,死於非命,禍及子孫。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這份盟約寫得慷慨激昂,令人熱血沸騰,振奮不已。

這份盟約和前面的三公檄文相比,其實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這裏的國難已經不是董卓廢黜少帝了,而是毒殺弘農王。他們既不願意尊崇獻帝,又失去了討董的終極目標,結果雄心勃勃的討董大軍變得無所適從了。討董的目的是為了什麽?難道僅僅就是為了要粉身碎骨,以死抗爭董卓的暴戾?那殺了董卓之後呢?不是沒有人想到要立新帝,而是沒有人願意去說,沒有人願意去做。

袁術、韓馥、王匡、孔伷、李旻等人對於酸棗會盟沒有發表任何支持的宣告,既不說支持,也不說不支持,好象沒這事一樣,視而不見。

二月十七日,天子在虎賁、羽林以及公卿百官的簇擁下,匆匆走上了西遷之路。

二月十八日,董卓下令清理洛陽城。接到命令的李傕和郭汜沒有明白董卓的意思,急忙派人來問,“大人,這清理是什麽意思?是搶光還是殺光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