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2章.日蝕蒼黃 第3節(第4/5頁)

李弘突然展顏一笑,“國讓,謝謝,我明白你的意思。”接著他揮揮手,“我剛才的意思是要趁朝廷聖旨未到之前,先把監禦史府建起來,並趁此機會告誡一下北疆諸吏。有貪贓枉法者,趁早自首,只要他們能退贓認罪,我就網開一面,不再追究。諸位看看,軍中諸將,哪一位可任此職?”

李弘一句話把所有人的嘴都封住了。監禦史權力大,直接受車騎大將軍節制,這個人當然是李弘最為信任的人了。

徐榮慢悠悠地笑道:“大人說說看是誰?要不要我們猜猜?”

“陳好陳益謙怎麽樣?”李弘問道。眾人極度驚異,誰都沒有想到李弘會舉薦校尉陳好。

“益謙從益州千裏迢迢跑到京城求學,然後從師於朱俊朱大人,是個文武兼備的人。”他指指余鵬、尹思說道,“朱大人教授的弟子個個都很出色,這個益謙肯定不會太差。”

“監禦史除了正直、廉潔和忠誠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學識。沒有學問,查不清問題,隨便冤枉人怎麽辦?益謙剛剛見到我的時候,吵著要上戰場,我就答應了。這幾年他跟著我四處征伐,仗也打夠了,應該脫下鎧甲做點斯文事了。羽行、子烈、飛燕,你們看怎麽樣?”

徐榮輕輕拍手,“大人的人選太出人意外了。合適,此人合適。陳大人殺氣稍嫌重了一點,不過北疆的監禦史的確需要這麽一個帶有殺氣的人,否則無法震懾那些奸侫之輩。”

鮮於輔看到徐榮表態了,不禁微微皺眉,“大人,這又是一個朱大人的弟子。大人應該為京城的朱大人考慮一下,北疆已經有人上奏彈劾他了。”

張燕笑道:“什麽人合適就用什麽人,這是大人一貫的做法,我同意大人的舉薦。”

余鵬和尹思非常高興。幾個跟隨李弘走出洛陽的士子現在都是北疆舉足輕重的人物,這些人年紀輕輕就已經位高權重,而且一個個為大漢開拓疆土流血流汗,為大漢振興出謀劃策。也不怪北疆有人要彈劾朱俊,他的弟子未免太出色了。

“大人,舉薦陳好的奏章也是明天送到洛陽嗎?”余鵬興奮地問道。

“對,由鮮於大人來寫,現在洛陽的人都知道他在金雪原,我在落日原。”李弘笑著對鮮於輔說道,“羽行兄,北疆永遠是第一位,北疆好了,大漢就興了。至於別人怎麽說,那是別人的事。”

鮮於輔笑笑,點點頭。

“羽行,你剛才說有兩件事牽扯到晉陽,還有一件是什麽事?”李弘接著問道。

“官學的事。”鮮於輔說道,“這事情是楊奇大人到了晉陽後發生的。”

楊奇是號稱“關西夫子楊伯起”的嫡長房重孫。楊伯起就是孝安皇帝朝的太尉楊震,碩儒。現司徒楊彪是楊震的孫子,楊奇的叔父。楊閥研習今文經學,世代有今文經博士(太學老師)於太學授學,門生弟子成千上萬。楊奇到了晉陽後,和趙岐、蔡邕、許劭等人清談政事,大家在學術上分歧較大,都刻意規避不談。晉陽大學堂的祭酒王剪聽說楊奇來了,盛情邀請他去大學堂講經。楊閥在大漢國太有名了,當天懸甕山人滿為患,晉中諸生幾乎全部到了。

楊奇先講《春秋公羊》,接著講《詩》、《書》、《禮》,但《易》就不講了,《易》學大師許劭就在下面坐著,不說也罷。楊奇畢竟是大儒,說經透徹,晉中士子得益非淺,隨即強烈要和楊奇對坐論辯。懸甕山一日之間齊聚當代五位大儒,也算是一大盛事,怎能只講經不論辯?

這一論辯,事情就來了。今文經學主張通經致用,結合現實闡發經書中的微言大義,而楊奇就是以今文經學解釋時政,他的言辭中多有讖緯之說,附會經義,甚至刻意神化孔子和今文經學。在他看來,學好了今文經學,大漢國就可以延續千秋萬代了。結果不言而喻,他的話立即遭到了以王剪為首的晉中士子的斥責,王剪說今文經學附會讖緯的妖妄,根本就是害人誤國。晉中諸生鋪天蓋地一般的反駁讓楊奇突然意識到,這些人竟然全部都是古文經學派的弟子。

蔡邕、王剪、許劭都是研習古文經學,而趙岐早年研習今文經學,到了晚年之後幡然醒悟也改習古文經學。晉陽大學堂開堂授學之後,晉中士子雖然也學習《春秋公羊》等今文經,但學得更多的是《左傳》、《谷梁》、《古文尚書》、《毛詩》、《周禮》等古文經。幾位當代大儒更是整天帶著諸生研習古文經,從中探討治國強國之策。碩儒王符的《潛夫論》和趙岐的《禦邊論》也是諸生的必學文章了。

晉陽大學堂是官學,不倡導學習今文經,竟然倡導學習古文經,這可是個違反大漢律法的重罪。辯論結束後,楊奇和趙岐、王剪等人為此事吵了起來。趙岐說,早在孝明皇帝朝的時候,皇帝就曾詔準《左傳》、《谷梁》、《古文尚書》、《毛詩》等四經可以公開傳授,就是太學也可以,只不過不立古文經博士而已。今晉陽大學堂開授古文經,有什麽違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