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27節(第3/4頁)

建三十萬邊軍朝廷還是堅決不同意,但朝廷認為李弘可以把北疆的屯田兵擴充到三十萬,至於李弘為建邊軍所需的五十億軍資朝廷還是同意調撥。

冀州是大漢國為數不多的賦稅大州,它的賦稅直接關系到大漢國的財政。所以用冀州賦稅填補幽並兩州朝廷還是不同意,但考慮到並州的現狀,朝廷同意每年從冀州賦稅中調撥兩億錢給幽州,三億錢給並州。

李弘接旨後,盛情招待朱俊。朱俊說,將軍這次南下的目的都已經達到了,將軍打算何時撤軍?何時遠征大漠?

李弘心情非常好,他笑著說道:“奸閹被誅,我就撤軍。至於遠征大漠,我想問問大人的意見。”

朱俊搖頭說道:“皇宮內必須要有中官,這是事實,也是祖制。無論大人如何施壓,中官都不可能盡數被誅,最多也就是一幫罪大惡極者被驅趕出宮而已,再威逼下去已經沒有必要了,反而會加劇洛陽的危機。至於遠征大漠,我也要問大人一個問題。”

“大人請說。”

“你是否遵從先帝遺詔?”朱俊嚴肅地問道。

李弘想了一下,說道:“先帝待我恩重如山,我當然要遵從先帝的遺詔。”

“今日的皇統你是否承認?”

李弘沉默無語。

朱俊擔憂地看了他一眼,小聲說道:“你明白先帝讓劉和護送長公主北上河間國的用意嗎?”

李弘吃驚地看著朱俊。

“你明白先帝為什麽至死不立太子嗎?”

李弘通過各種渠道已經知道了先帝歸天前後發生的事情,但今天面對朱俊的質問,他突然明白了先帝的本意。

“你這次南下,雖然穩住了北疆,幫助何進入主了朝堂,但你以為洛陽從此就安穩無憂了嗎?”朱俊苦笑道,“大人,你還是不了解洛陽,不了解朝堂啊。仲淵也好,公定也好,他們都太年輕,不知道我大漢朝堂的深淺。你數數我大漢國卸任三公有多少?先帝為什麽獨獨選中袁隗?”

“大將軍雖然韜光養晦了許多年,但他不是士人,這是洛陽之亂的根源,你知道嗎?”

“建寧元年的北宮事變,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聯手要殺奸閹,但因為機密被泄,反被奸閹所害,其症結在哪?除去北軍失控的因素外,士人們還有什麽可以引以為戒的教訓?”

“當年太傅陳蕃之所以要積極與外戚大將軍竇武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因為竇武具有士人和外戚的雙重身份。當時只要能誅殺奸閹,大漢國就可以避免重走外戚專政的老路。太傅陳蕃有恩於竇太後,她的父親竇武和朝中的士族大臣們又是親密無間的朋友,所以,她最大的可能就是還政於士族大臣。換句話說,士族大臣們幫助大將軍竇武誅殺奸閹後,可以從中獲得主政的機會,但今天呢?今天士族大臣們幫助大將軍何進誅殺奸閹,從中能得到什麽?”

“大將軍何進是個屠戶之子,士族大臣們不會發自內心去接納他。士族大臣們只願意接受士人身份的外戚大將軍,不可能接受賤民身份的大將軍。同樣,何進也不相信士族大臣,這次他入駐百郡邸暗中調度一切,和士族大臣們幾乎形成了對立。你再看看何太後,何太後對士族大臣們沒有絲毫的好感,她只信任奸閹。在這種情況下,士族大臣們即使借助何進的力量誅殺了奸閹,又能從中獲得什麽?能夠主掌朝政嗎?”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朱俊長嘆道,“何進是在奸閹的幫助下得到今天的一切,他在誅除奸閹的問題上搖擺不定。一旦他掌控了國家權柄,他還會誅殺奸閹嗎?不會,何進立即就會改變策略,轉而倒向奸閹一方,而士族大臣們必將遭受滅頂之災。所以,為了防患於未然,為了大漢社稷,士族大臣們需要軍隊。北宮事變給士人的教訓就是要有自己的軍隊,但這支軍隊不是北軍,更不是虎賁、羽林,而是……”

朱俊沒有繼續說下去,他望著李弘,一字一句地說道:“遠征大漠,請大人務必三思。”

李弘心裏一片混亂。

先帝遣公主北上。先帝托孤於太傅袁隗。大將軍何進是個屠戶之子。主掌朝政。這些事糾纏在一起,就是洛陽還要亂。

“今年不能遠征?”李弘喃喃自語,茫然無策。他極力想從這些事情裏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他必須要洛陽穩定,否則,他這一趟南下就白跑了。

朱俊沒有多說什麽,他甚至連筱嵐的近況都沒有問就匆匆告辭了。

李弘把他送到渡口,突然問道:“大人,陳留王還好嗎?”

朱俊黯然一嘆,說了一句讓李弘心驚膽戰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