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26節(第3/5頁)

出身卑賤從鮮卑國殺回來的李弘一直在用刀和朝廷說話,而自己這麽多年來一直遵從朝廷的規矩用錢來和朝廷說話。結果先帝死後,自己和李弘立即就有了今天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李弘為什麽一直可以用刀和朝廷說話?是因為先帝的恩寵還是他的運氣?

李弘的意思董卓已經全部了然於心。李弘大軍南下,其目的就是誅殺奸閹,彈壓士族大臣,幫助大將軍執掌權柄。奸閹從大漢國的朝堂上消失了,洛陽的政局也就穩了。而大將軍又會非常感激李弘的幫助,會從各個方面照顧北疆。這樣一來,大漢國從此以後就形成了內有大將軍主政,士人治國,外有李弘坐擁大軍戍守北疆的格局。此時,只要大家齊心治國就能相安無事,大漢國也能逐步振興了。

李弘的想法是好的,但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卻用了非常不好的手段。

董卓曾經認為李弘南下僅僅是因為他對先帝的愚忠和他對國家權柄的渴望,董卓甚至認為先帝根本就沒有遺命讓李弘南下擁立幼主。但他現在相信先帝的遺詔就在李弘的身上,他也相信李弘沒有權傾天下的野心,但他不能相信的是李弘竟然敢這樣公開無視先帝的遺詔,公開蔑視當今天子的權威,公開向朝廷和大漢律挑戰。就這樣的臣子,天子和朝廷不但不敢下旨治他的罪,反而還升他的官,還委曲求全答應他提出的條件,默認他對天子權威和大漢律的踐踏。

在今天的大漢國原來還可以這樣做臣子。董卓暗暗感嘆道,今天的大漢國和過去的大漢國比,的確已經不一樣了。

“大人,你怎麽說?”李弘站在董卓對面,直視著董卓猶疑不定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問道。

“大人率兵南下雖然違抗了聖旨,但誅殺奸閹之舉卻為大人贏得了赫赫聲名,將來即使是狡猾的士人也找不到懲治你的罪名,大人這一趟路算是沒有白跑啊。”董卓語帶三分嘲諷,淡淡笑道,“我立即南渡黃河。”

李弘躬身謝道:“感謝大人。”

董卓親昵地拍拍李弘厚實的肩膀,小身說道:“靈武谷相救之恩我還沒有謝你,你我之間就不用這麽客套了。”

“洛陽危機解決之後,大人是打算入京為公還是再回西涼戍守邊疆?”

董卓心裏一喜,想到這次幫助何進掌控了大權,又幫助李弘解決了北疆危機,自己功勞顯赫,做個三公自然是不成問題了。但自己進京為公就失去了西涼兵權,這會不會得不償失呢?想到前西涼名將段颎費盡心思做了太尉後卻落得個飲鳩慘死的下場,董卓又有點擔心了。到底是入朝為公還是回西涼象李弘一樣做個權勢傾天的守疆大吏?

“你呢?”董卓問道。

“我要北上大漠,遠擊兩千裏。”李弘笑道,“我要一直打到燕然山(祁連山)、狼居胥山和落日原,否則我絕不回頭。此次出塞作戰,九死一生,今日一見,就算永別,請大人多多珍重。”

董卓心神震顫,脫口贊道:“好漢子。”

董卓的大軍不戰而退,連續讓出安邑和解縣兩城,到達蒲坂和風陵渡。求援書像雪片一樣飛向洛陽,洛陽震怖。

宋典的人頭已經送達皇宮,太後大為恐懼,急忙召見趙忠等中常侍。李弘的意思已經表露無疑,不但要進京,更要殺盡奸閹。中官們驚惶失措,無計可施。

此時,尚書許靖、周毖到達安邑大營,向車騎大將軍李弘宣旨。

李弘接旨之後,又仔細看了一下,然後問道:“兩位大人,你們說長平公主已經到達河間國,有什麽憑據?”

許靖躬身說道:“大人可以問問遠在幽州的太尉大人和冀州牧楊大人。”

“渤海王什麽時候又變成陳留王了?”

“大人,這是天子和太後的旨意。”周毖說道,“難道大人對天子和太後的旨意也有異議嗎?”周毖四十多歲,中等身材,稍胖,圓圓的臉龐,濃眉,說話的時候總是笑容滿面,看上去忠厚而溫和。

“請兩位大人把我這份急奏呈遞給陛下和太後。”李弘無所謂地笑笑,遞給他們一道奏章,“為了大軍遠擊大漠的安全,我務必要求洛陽穩定,所以如果不能鏟除奸閹,我絕不退兵北上。”

許靖和周毖相顧愣然。鏟除奸閹?這個南下的借口雖然比較勉強,卻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看樣子李弘決意進京了。

“大人打算何時北上攻擊鮮卑?”

“奸閹一除,洛陽穩定,我立即率軍北上。”李弘肯定地說道,“所以,我的時間不多了,我必須要盡快南下。我在奏章中也說了,即使奸閹誅除,洛陽的局勢在短期內也很難徹底穩定下來,為了保證遠征大軍沒有後顧之憂,朝廷必須在近期內竭盡全力把三到四個月的糧草輜重運送到北地、朔方和雁門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