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9章.風卷殘雲 第20節(第4/5頁)

對於李弘提出的建八軍三十五營的做法,大臣們是齊聲贊同,無一人反對。這事尚書台早就想幹了,但北疆的騎兵都是胡人,步卒都是黃巾軍,誰都不敢隨意亂提,一旦惹惱了李弘和張燕,那後果就嚴重了。這種建制其實就是大漢軍律規定的建制。校尉統營,平時駐軍各地。將軍只有在出征時憑天子的兵符才能征調諸營,沒有戰事的時候他們只有幾百親衛,對國家形成不了威脅。現在李弘自己提出這種整軍方案,正是朝廷求之不得的事。

如此一來,張燕的黃巾軍算是沒了。李弘借整軍為名把這個巨大的威脅解除了,這不但讓朝中的大臣們松了口氣,就是天子自己也暗自慶幸。這個李弘,真是懂得朕的心思,大漢的股肱之臣。

另外,北疆大戰結束後,天子可以利用這種建制迅速把征北大軍的所有部營交給八個軍的將軍,從而把李弘的兵權完全剝奪。因為大軍分散為八軍,各軍都有統帥,李弘即使不在了,各軍也不會陷入混亂。即使中間有一兩個軍叛亂了,也還有其他諸軍進行鎮壓。等北疆逐步穩定了,天子就可以慢慢把這八軍統軍主將逐個征調回京,最後北疆各地剩下校尉統領的諸營了。各營平時駐防各地關隘和軍營,沒有天子的兵符誰都無法征調,這樣,整個北疆大軍對大漢國的威脅就算徹底解除了。

太尉馬日磾當時拍手相賀,他笑著說,八軍太少,應該建議征北大將軍改為十八軍。司徒丁官說,那可要再遷升十個中郎將。馬日磾說,就是再遷升二十個中郎將我們也願意。相比於北疆十八萬大軍對大漢國的威脅,這幾十個中郎將算什麽?難道這個時候我們還吝嗇幾十個中郎將的官職?大漢國兩千石的官員比比皆是。

李弘要是聽了這話一定後悔死了。他為了湊足八軍主將,特意選擇了戰功最多的趙雲。就這樣他還不敢要大官,僅僅就替趙雲要了個行中郎將。

司空劉弘帶頭恭賀陛下,要不是陛下聖明,支持征北大將軍出征塞外,這北疆大軍的威脅還不知何時才能解除。陛下聖明。

盧植感嘆說,征北大將軍為了打贏北疆這一戰,被迫整軍,被迫采用這種可以發揮最大威力的軍隊建制,也算是破釜沉舟,不惜一切代價了。說起來,他算是我大漢國最忠誠的大將了。他為了大漢國的安危,放棄了一切私念,甚至自己的生命。如果這種人還不是我大漢國的忠臣,那還有誰會是大漢國的忠臣?

眾臣默然無語。

李弘把這個整軍方案送給朝廷之前,他不可能沒有想到這種軍隊建制在大戰結束後會給他自己帶來什麽的後果。他能做到這一步,除了對大漢國和天子的絕對忠誠以外,的確沒有任何私欲了。他只要有一點保存實力的念頭,他的整軍方案都不會做得這麽徹底,這麽完善。

“忠臣。”天子說,“大漢國最大的忠臣。”

但接下來大臣們又為八軍主將的官職爭執起來。天子要給徐榮等人升職將軍,許多大臣不答應。有大臣說,當年蟻賊叛亂,皇甫嵩朱俊盧植董卓等人都是以中郎將之職統帥兵馬,在西涼戰場上,李弘不也是以中郎將之職統帥五萬大軍嗎?為什麽現在反而要給李弘的手下升職將軍?這種統軍主將的官職還是小一點好,將來北疆大戰打贏了,再升他們為將軍,他們會對陛下感恩戴德,忠心耿耿的。也有的說現在升職好,可以鼓舞士氣,有助於即將到來的北疆大戰。最後支持給北疆大軍將士封官加爵的一方占了上風。

按照天子的旨意,北疆十八萬大軍的統帥是征北大將軍,節制三個將軍、五個中郎將,下轄一府八軍三十五營。征北大軍計有三十個各級校尉,三十二個各級都尉,別部司馬軍司馬假司馬更是多達兩百多位。

李弘再次召集張燕楊鳳和諸多黃巾軍首領征詢整軍之事,征求他們的意見。其實此時張燕和一幫黃巾軍首領就是不答應都不行了。天子聖旨已下,不答應就是叛逆。李弘連逼帶勸,已經給足了他們面子。李弘說,只要北疆大戰結束,邊郡收復,征北大軍的建制立即取消,各部黃巾軍還是各回駐地,該幹什麽幹什麽去。黃巾軍各部首領得到李弘的保證之後,隨即答應整軍北上出塞作戰。

李弘召集眾將宣布北疆大軍的最新建制。

征北大將軍府:長史左彥,司馬李瑋,從事中郎朱穆宋文,主要掾屬、令史和禦屬有衛政、唐放、余鵬、尹思、唐雲、筱嵐、田疇、田豫等三十七人。

征北大將軍統帥六營兩萬六千兵。

黑豹義從營六千騎,由龐德弧鼎棄沉砍刀檀奴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