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9章.風卷殘雲 第11節(第3/5頁)

****

護匈奴中郎將麴義率部順利奪取美稷,大軍橫掃黃河以南。

這個消息最先送到了鎮北將軍府,徐榮喜憂參半。喜的是單於庭首府美稷奪回來了,匈奴大單於可以帶著族眾返回黃河以南的居住地了。憂的是美稷不是麴義打下來的,而是匈奴叛軍主動讓出來的。

須蔔骨都侯和白馬銅突然率軍撤退,一夜之間連退百裏,讓漢軍措手不及。麴義雖然當機立斷督軍猛追,但除了把堅守在黃河以南掩護匈奴叛軍主力過河的三千騎兵俘虜了以外,其他一無所獲。漢軍將士只能望著滔滔黃河水仰天長嘆,徒呼奈何。匈奴叛軍突然北撤,打亂了漢軍的既定策略,徐榮和麴義十分擔心鮮卑的局勢會不會因為匈奴叛軍過河而發生改變。魁頭看到拓跋鋒有了援軍,肯定不敢輕易舉兵了。鮮卑還會內亂嗎?

漢軍收復美稷的消息接著送到了洛陽。天子大喜,下旨賜封麴義和諸部鐵騎。正在洛陽做客的大單於於夫羅更是驚喜萬分,但等他聽完手下的稟報後,他就高興不起來了。美稷城和黃河以南的居住地雖然收復了,但現在黃河以南的匈奴人只剩下單於庭和左部落的七八萬族眾,叛軍連同黃河以南的右部落族眾統統過河北上了。三十多萬南匈奴人竟然一分為二再分南北,隸屬兩個不同的單於庭了。

其實,早在七月和八月,漢軍退守長城以後,須蔔骨都侯就悄悄命令大軍把居住在黃河以南的匈奴右部落族眾強行遷往黃河以北。這個事大單於知道,護匈奴中郎將麴義也知道。當時大單於就警告過麴義,說須蔔骨都侯遷移族眾,很可能要率軍北撤黃河,據黃河之險以阻漢軍,從而達到分裂匈奴,自建單於庭的目的。麴義也有這種擔心,但他的大軍缺少糧餉,無法在長城以北黃河以南的區域長期遊戈以阻止匈奴叛軍遷移人口,所以他也很無奈,只能聽之任之。

於夫羅不能容忍匈奴再次分裂,他匆忙要求覲見大漢國的天子,懇求大漢國的天子出兵北渡黃河,剿平匈奴叛亂,以維護匈奴單於庭的完整。天子聽了於夫羅的訴說和懇求後,笑著說,朕答應你,一定幫你剿殺叛逆,匈奴的大單於庭只有一個,朕絕不允許長城以北再出現第二個單於庭。有了大漢國天子的承諾,於夫羅安心了許多,他隨即要求回到美稷城主持單於庭,幫助漢軍北渡黃河平叛。天子稍加挽留之後,也就答應了,並且贈送了大量的貴重禮物。

於夫羅剛剛離京,朝堂上就為是否出兵北渡黃河,是否修改北疆大戰的策略爭論起來。

太尉馬日磾,太仆楊彪等大臣認為,須蔔骨都侯非常畏懼大漢,他主動撤出美稷,遷移族眾北渡黃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另外,須蔔骨都侯至今還在不斷派人來京向大漢天朝乞求赦免,希望自己的這個大單於能夠得到大漢天子的承認,由此可見他反叛的其實是匈奴的大單於,而不是我們大漢國,他本人還是很願意歸順大漢國的。須蔔骨都侯既然願意歸順,我們為什麽不能接受他?如今,匈奴人已經一分為二,隔河而立,分庭抗禮了,在這種匈奴分裂已經既成事實的情況下,陛下為何不能同時承認兩個大單於?讓匈奴人在黃河南北同時建立兩個單於庭,既能分裂南匈奴,削弱南匈奴的實力,又能迅速穩定河南地區(即今河套地區),而陛下也沒有違背當初對匈奴人的承諾。匈奴之亂既平,北疆大戰的第二個階段就已經不戰而定,大漢軍隊就可以直接由雁門關出塞作戰攻擊鮮卑收復失地了。這種既能迅速平定叛亂,又能削弱南匈奴實力,還能節省北疆大戰的時間和軍資,更能盡早穩定北疆的好事,陛下為何執意不答應?

衛尉劉博、光祿勛劉弘、尚書令皇甫嵩等大臣認為,南匈奴已經勢弱,要不要把他們分裂沒有意義。須蔔骨都侯這種人天生就是叛逆。他既然連自己的大單於都敢殺,他還有什麽不敢做的?如果我們迫於各種原因答應了須蔔骨都侯,他不但不會感激我們,反而會更加仇恨我們。我們把匈奴分裂了,在匈奴同時承認兩個大單於,他還會感激我們?他即使不馬上叛亂,也會蓄勢而叛。如果他在我們的大軍攻擊鮮卑人的時候舉兵反叛,我們首尾難顧,怎麽辦?我們承認了須蔔骨都侯,其實也就得罪了於夫羅。如果須蔔骨都侯再叛,恐怕心懷怒意的於夫羅也不會主動幫助我們了。到時候,匈奴之禍更大,北疆大戰所要耗費的時間和軍資就更多,北疆能不能盡早穩定就更難說了。

大臣們在朝堂上大聲爭論,天子閉眼睡覺,懶得聽。

中常侍張讓突然指著馬日磾大聲說道:“我大漢國威震四海,豈能做這種小人之事讓天下人恥笑。當年光武皇帝陛下說過,我大漢國只承認一個大單於,那就是南匈奴的大單於,難道這也可以改嗎?我堂堂大漢國竟然接受一個胡族叛逆的威脅,那我天朝的威儀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