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9章.風卷殘雲 第1節(第3/5頁)

張燕和楊鳳連連點頭。

張燕問道:“大人剛才說河東對我們的威脅最大。大人這話是什麽意思?難道還有人敢侵犯河東?大人是不是擔心匈奴人和白波的黃巾殘軍?”

徐榮笑道:“飛燕理解錯了。河東是京畿要地,和長安、洛陽非常近,是出入並州的咽喉要道,河東的鹽鐵之利更是驚人。現在並州甚至整個北疆軍需的維持完全就靠它了,而河東大量的荒蕪田地更是解決軍屯的根本所在,所以河東對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現在我接到從洛陽傳來的消息,說洛陽有人擔心鎮北將軍勢力龐大威脅社稷,已經有大臣上書天子要求讓北軍入駐河東了。如果天子不明情況隨口答應了,那就給並州乃至北疆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楊鳳趕忙說道:“既然大人這麽擔心,那我事不宜遲,立即率軍趕回臨汾大營。”

徐榮點頭道:“明天吧,明天你帶大軍離開雁門關。另外,我要上書陛下,把典農都尉府立即遷到安邑去。這樣河東之地就有棲之主掌的黃巾軍主力八萬大軍,張白騎大人主掌的軍屯,謝明大人主掌的鹽鐵,如此一來河東則盡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清晨,徐榮和張燕等人站在雁門關上遠眺逐漸升起的朝陽,互相小聲說笑著。

張燕忽然問道:“子烈兄,你一直堅信自己可以打回雁門關嗎?”

“不。”徐榮轉身面對眾將,搖頭道,“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放棄句注要塞後,能不能把它奪回來,我沒有把握。但我相信一點,我們只要努力了,總會有希望。”

黃庭捋須笑道:“我們都很擔心,擔心自己會打不過鮮卑人,甚至全軍覆沒。但大人的自信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今天大人這麽說,倒是讓我們很後怕。並州丟了,我們就是千古罪人了。”

徐榮苦澀地笑道:“如果人人都不敢於承擔責任,都不敢於沖鋒陷陣,我大漢國何時才能看到振興的希望?我大漢國的百姓何時才能過上安寧的日子?看看那些死在關內關外的鮮卑漢奴,他們本來是我大漢的子民,但是誰讓他們成為漢奴?是誰讓他們死在這個戰場上?難道我們殺死他們的時候,心裏不痛,手上不抖嗎?這是我們的錯,不是他們的錯,殺死他們,是我大漢軍人的恥辱,是我大漢國的恥辱。大漢的軍人應該保護他們,大漢國應該庇護他們,但我們保護他們了嗎?大漢國庇護他們了嗎?他們臨死前的詛咒和仇恨,難道不是我們的悲哀嗎?我們的良心,我們的責任,大漢國的天威,都在這一場屠殺中喪失一盡了。”

徐榮手指關外,大聲說道:“將軍大人回軍雁門關之時,就是我們殺奔塞外之日。”

眾將熱血沸騰,轟然應諾。

****

六月下,洛陽。

雁門關大捷的消息轟動了大漢國。當黃巾軍回到晉陽時,受到了數萬百姓的夾道歡迎,留著熱淚的百姓們高聲歡呼著,聲震雲霄。

四月李弘的北征軍在薊城大勝叛軍,五月麴義的鐵騎在谷羅城大勝匈奴叛軍,六月徐榮張燕指揮黃巾軍大勝鮮卑人,北疆的捷報一個接一個地送到洛陽,讓搖搖欲墜的大漢國沉浸在歡樂的海洋裏,朝野上下更是把這些大捷背後的危機拋到了九霄雲外。

黃巾軍一夜之間由大漢國的叛逆變成了護守邊陲的英雄,這種巨大的反差讓大漢國的臣民們難以接受。黃巾軍在他們的文書裏,在他們的嘴裏紛紛用鎮北將軍的黃巾軍或者用豹子的黃巾軍來區別至今猶在大漢國各地舉兵反叛的蟻賊們。

徐榮和張燕為了逃避天子的責罰,在他們的捷報裏故意隱瞞了主動放棄雁門關的事,當然,徐榮獨自一人承擔了丟失雁門關的全部責任。為了不讓雁門郡太守郭蘊和武猛都尉丁原揭露此事,兩人專門登門看望了郭蘊和丁原,向他們詳細解釋了此事。

雁門關之戰不但重創了鮮卑人還把句注要塞完整無缺地奪了回來,郭蘊和丁原也因此而榮立了戰功,兩人自然沒有必要冒著殺頭的危險去上書彈劾。現在鎮北將軍李弘的威勢不要說他們得罪不起,就是陛下也要忌憚三分。在大捷之後,這種違抗聖旨的事即使被揭發了,陛下也會當作沒看見。天子難道還能置天下民心於不顧,強行把兩個有功之臣給殺了不成?

郭蘊和丁原兩人滿口應承,還真心誠意地說了許多敬佩之類的恭維話。郭蘊說,我和鮮卑人打了幾十年的仗,就這一仗打得最是痛快,最是激動人心。說句實話,兩位大人冒著巨大的風險打贏了這一仗,其氣魄和才智令人心悅誠服,天下能和兩位大人相比者,屈指可數。這件事兩位大人就是不來解釋,我們也絕不會上書彈劾的。兩位大人未免也太小看本官和丁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