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7章.山雨欲來 第16節(第4/5頁)

老友袁隗很奇怪,問他為什麽要舉家前往邊郡。趙岐說,我都八十了,沒幾年活頭了。這次到並州屯田,沒有十年不能成功。十年後,我肯定已經死了,我不想死的時候家人都不在身邊,所以我要把他們一起帶到並州去。袁隗說,陛下有意讓你去去就回來,並沒有打算讓你長駐並州。趙岐說,這次到並州,我拼掉這把老骨頭,也要解決流民吃飯問題,所以我絕不半途而廢,絕不拋下並州百姓,我就死在並州了。

趙岐的門生子弟聽說老師要到並州屯田,並且不回來了,大為悲痛,發誓要追隨老師左右,侍奉老師終生。於是在洛陽一帶凡趙岐門生子弟無不棄官而去,在太學學習的上百弟子也辭學歸府,收拾東西趕到了老師家裏。趙岐非常感動,說既然你們這麽孝順,那也好,就隨我到並州屯田去吧。

趙岐離開洛陽當日,隨行弟子近兩百余人,沿途相送者多達萬人,百官聚焦在夏門之外,擺酒為其餞行。眾人知其再不回洛陽,從此相見無期,無不泫然淚下。

這日天子到尚書房,沒有看到皇甫嵩和盧植,很奇怪,問隨侍左右的蹇碩,這兩個人怎麽回事,怎麽瞞著朕私下跑了?

蹇碩回答說:“陛下,皇甫大人和盧大人出城給老大人送行去了。”隨即把趙岐變賣家財,發誓要在並州屯田的事說了。

“老大人什麽都沒帶,就帶著一口棺木離開了洛陽。”

天子不勝唏噓,仰天長嘆。

“愛卿,你擬一道聖首,封老大人為平鄉侯,食邑五百戶,另賜黃金五十斤,絹五百匹。”天子小聲道,“你去跑一趟,替朕送送他。這麽好的忠臣,大漢國已經不多了。”

龍山的風景和晉陽城的民風並沒有給雙方帶來任何好處,相反,爭論更加激烈了。

這時,洛陽的聖旨送到了大龍山營帳。

天子同意招撫的初步方案是在眾人的意料之中,所以沒有誰感到驚訝,但天子在招撫尚未談妥的情況下,直接封賞張燕為平難中郎將,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營帳裏頓時歡呼起來。天子的這種舉動,無疑在告訴雙方,天子不但同意招撫,而且非常有誠意招撫。

黃巾軍的首領們先是震驚,接著很驚喜,然後就是一種痛入肺腑的苦澀,大家看著擺在案幾上的聖旨,一時間百感交集。是喜是憂?是高興還是痛苦?是興奮還是失落?張燕和部下們面面相覷,久久無語。從大賢良師張角舉兵起事以來,無數的黃巾軍將士們倒在了大旗之下,為了什麽?為了這一道小小的聖旨嗎?大家奮勇拼殺了幾年,難道就是要這麽一個結局嗎?

張燕帶著部下們離開了大龍山,回到了晉陽城。他告訴李弘,他和黃巾軍都要想一想,要再想一想過去和將來。他沒有拿走那道聖旨,也沒有帶走那個銀印青綬,它們還擺在那個案幾上,一動未動。

李弘站在山坡上,望著他們漸漸消失的背影,心情沉重,他似乎感受到了這道聖旨帶給他們的痛苦和悲哀,似乎看到了張燕和黃巾軍將士們心中的血和淚。

“大人,你太性急了,你把他們逼得連喘口氣的功夫都沒有。李瑋輕輕走到他身後,嘆息道,”撫平幾年來的仇恨和傷痕,是需要時間的,畢竟,他們失去的,是無數條血淋淋的生命,是支撐他們生存下去的信念啊。“

李弘落寞地一笑,搖搖頭。

“仲淵,我是不是太吝嗇了?”

“大人不是吝嗇,大人是太殘酷了。”李瑋緩緩說道,“大人就象一把鋒利的刀,毫無感情,一刀一刀地淩遲著黃巾軍的血和肉。

李弘的心不自覺地戰栗起來。

“這麽多天,天天和這些黃巾軍首領們待在一起,我只有一個感覺。”李瑋看了一眼神情痛苦的李弘,小聲說道,“他們就象螞蟻,就象地上的螞蟻一樣……”

李瑋再也說不下去,掉頭走了。

暮色裏,顏良和鄭信高聲呵斥著,打馬沖進了大龍山營帳。

“仲淵,大人著急催我們來幹什麽?”鄭信看到李瑋,急忙下馬,大聲問道。

李瑋指指站在山坡上的李弘,搖搖頭。

張白騎看到張燕遲遲不向李弘提起楊鳳的事,終於忍不住自己說了。那天,李弘邀他一起散步,張白騎向李弘說起了楊鳳。

李弘很猶豫,這事他不是沒想過,但他的確很擔心張燕的想法。張白騎說,張燕和楊鳳自小就是生死相交的兄弟,兩人之間產生矛盾不是張燕的問題,而是楊鳳的問題。

“如果大人能夠說服楊鳳,大帥心裏一定很感激,絕不會對你產生什麽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