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5章.風雲突變 第6節(第4/4頁)

“鮮於大人第一次上戰場,是不是也很緊張?”劉表問道。

“我第一次參加的戰鬥,敵我雙方加在一起,只有三四百人,所以談不上什麽緊張。”鮮於輔指著前方的戰場,提高音調說道,“現在我們這裏有七萬人,如果加上南門和西門的叛軍,整個翼城戰場就有十七萬人左右。”

蹇碩臉色大變。袁紹瞪大了眼睛,面色更顯緊張。劉表狠狠地抓著短須,極力掩飾心中的慌亂。劉和有點欲哭無淚了。

“十幾萬人的大戰,我也是第一次參加。”鮮於輔笑道,“我也很緊張,比你們更緊張。你們不要看我現在笑容滿面,其實我心裏七上八下的,很害怕。”

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了。戰馬奔騰的轟鳴聲震耳欲聾。

劉和狐疑地看著他,問道:“鮮於大人是第幾次指揮這麽大的戰鬥?”

鮮於輔指指自己的耳朵,示意聽不到。戰場上的聲音太大了。

袁紹大聲叫道:“你是第幾次指揮這樣的大戰?”

鮮於輔手捋三綹長須,笑著喊道:“第二次,我是第二次。”接著他特意伸出兩個手指頭,在四人面前晃了幾下。

劉和心裏冰涼的,他氣得破口大罵了幾句,但沒有人聽到。

劉表湊到袁紹耳邊叫道:“本初啊,這次我們麻煩了。這個鮮於大人才是個都尉,卻獨自指揮幾萬人的大軍迎戰十幾萬叛軍,這仗怎麽打得贏?”

袁紹大聲吼道:“事已至此,唯有血戰到底。”

=

巨型盾和巨型長矛依次列於陣前,它們就象一個個全副武裝的戰士,張牙舞爪,氣焰囂張,連正眼都不看一下越來越近的敵人。

鮮於輔這次以五千人為一個巨型方陣,陣內套陣,人員非常密集。玉石和顏良的兩個方陣為品字形陣勢之頭,閻柔的方陣列於其後。左是徐榮和鮮於銀,右是麴義和楊淳。整個品字形陣勢就象是一個武功高強的武士,正昂首挺胸站在戰場上,準備舞動雙拳,奮勇前進。

在靈河戰鬥中,這種方陣配合巨型矛盾的使用,基本上遏制了敵人騎兵的攻擊。李弘事後多次召集部曲士卒探討靈河戰鬥的得失,總結了不少改進的辦法。這一次,李弘再度使用步兵迎戰名聞天下的羌胡騎兵,信心十足。

方陣中,改進最大的地方就是大量配備了強弓。

強弓就是角弓,包括虎賁弓、角端弓等不同的雙曲反彎復合弓,所謂的雙曲反彎復合弓就是指弓體是由若幹部分合成的,采用了性質不同的多種材料,如木和竹、動物的肌腱(筋)和角以及膠和漆等等。因為弓臂中襯墊了動物的角和筋,所以這種弓的強度和韌性非常好,射程最遠可達三百多步。普通的強弓拉力一般都在兩百斤左右(相當於現在五十公斤的力氣),射程大約二百步(大約兩百八十米),殺傷力非常驚人。它的缺點就是它屬於硬弓,拉滿之後必須立即發射,很難持久瞄準,命中率較低。制造這種弓的技術在我國商代晚期就已經很成熟了。

軍隊強弓的配置一般都有規定,不允許超過上限。因為強弓的使用,有許多麻煩事。首先它要特定工具才能使用。由於張弓吃力,士卒們在挽弓時需要戴扳指,將扳指套在拇指上才能勾弦,另外,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上也要套上以皮革制作的指套,以防止損傷手指。其次,在使用過程中,它需要配備大量的弓弦和箭矢。強弓的挽力極大,弓弦損耗也大。由於射擊對象的不同,箭杆、箭鏃的尺寸、形狀、重量都不同,因此各種各樣的箭枝必須專門制造。所以使用一張強弓,它的保養和配套耗費較大,大漢國為了節省軍資,僅僅在邊軍和北軍軍隊中配備。

李弘利用募兵擴軍的機會,從長安和洛陽的武庫中調用了一萬二千五百張強弓,五萬七千條弓弦,各類箭枝八十五萬。這批裝備的最後兩千張弓還是蹇碩從洛陽隨同犒軍物資一起帶到槐裏大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