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4章.立馬橫槍 第6節(上)(第2/2頁)

“退到長平關?”耿鄙問道。

“我是這麽想的。我們快速退到長平關,將叛軍擋在關外,和他們持久作戰。我們離長安近,糧草武器能夠迅速得到補充,而敵人就麻煩了。他們的補給運輸路程相當長,在安全上和數量上都會產生問題。你們看呢?”張溫問道。

陶謙大聲說道:“切切不可。”

張溫趕忙說道:“恭祖快說說,為什麽不行?”

“三輔之地,以京兆周邊人口最為集中,至少有二十多萬人口。叛軍過了槐裏,立即就會對京兆附近的居民進行燒殺搶掠,會給京兆以西區域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叛軍如果殺到長平關,會嚴重影響長安和關東其他地區的穩定。百姓為了躲避戰禍,會大量的向關內逃難,這對關東百姓來說,就是一場災難,所以此計萬萬不可行。就是拼光了,也要把敵人擋在槐裏城以西。”陶謙激動地的大聲說道。

“恭祖可有什麽高見?”張溫覺得他說得非常有道理,趕忙問道。

“你們看……”陶謙指著地圖說道:“現在六月驚雷的羌胡部隊還在漢陽境內集結,而邊章韓遂卻已經接近美陽。渭水沿岸的武功,郿國,陳倉,雍縣四城如今只有少量叛軍看守,同時他們還要負責補給運輸路線的安全,所以顯得兵力較為分散。我們以周將軍,皇甫校尉,徐都尉的四萬人馬高速插入敵人腹地,直接奪下雍縣,陳倉兩城,截斷叛軍的補給路線。如果六月驚雷到了雍縣,部隊要誓死守住這兩城,務必保證切斷敵人的糧道。”

“太尉大人和李中郎的部隊迅速和董將軍會合,然後在美陽和西涼叛軍對壘,堅守不戰。時日一久,叛軍糧草不繼,自會撤軍。”

“敵人撤軍後,我們再分路包抄,爭取各個擊破。”

桑羊輕輕一拍桌子,大聲贊道:“司馬大人此計甚妙。如今雙方勢均力敵,的確不宜進行決戰,還是以拖延,防禦為好。只要時機一到,必能從容破敵。”

“司馬大人的這個辦法好是好,就是時間太長。按最好的可能估計,叛軍斷糧也要到一個月之後。這中間拖的時間太長,極有可能出現變故。如果雍縣守不住怎麽辦?或者邊章突然回頭,和六月驚雷會合,攻打雍縣,陳倉怎麽辦?任何一方兵力的減少,都會打破現在戰場上的平衡。所以,我認為還是按照太尉大人最初的構想,把決戰戰場移到美陽,立即和叛軍決戰。”孫堅沉著有力地說道,“我們以董將軍的部隊為誘餌,將邊章和北宮伯玉的叛軍牢牢地吸引住。在小槐裏的所有主力立即趕赴美陽,將叛軍圍而殲之。”

張溫聞言大喜,贊道:“文台此計甚妙,正合我意。西涼戰事還是以速戰速決為好,久拖不決,恐生變故。”

皇甫酈輕輕說道:“文台兄,我們到美陽只有一百六十裏,十幾萬人同時行軍,敵人肯定能發現我們的蹤跡,估猜到我們的行動,他們不會和我們決戰的。”皇甫酈事皇甫嵩的次子,皇甫鴻的弟弟,長的白白凈凈,很清秀,二十多歲,行事穩重謹慎,深得皇甫嵩喜愛。

桑羊遲疑了一下,也說道:“如此一來,我們的行動就沒有任何隱秘,成了一場公開的決戰。即使邊章願意和我們決戰,他也會準備的很充分,我們很難取得優勢。”

皇甫酈肯定地說道:“他們不可能決戰。老邊先生和文約先生都是我父親的朋友,我認識他們許多年了,他們的才智非常出眾。”

孫堅道:“只要董將軍在美陽拖住他們,戰鬥激烈一點,而我們的行軍再快一點,迅速一點,諒他們跑不出我們的包圍。這正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陶謙冷笑道:“文台,決戰之後,我們尚能剩下多少人馬?”

孫堅大聲道:“即使全軍盡覆,也在所不惜。叛軍不除,西涼就不會安定,西涼不安定,國家就不會安定,國家不安定,百姓就會更加艱苦。”

陶謙嘲諷道:“為了大漢國,為了天下百姓,就可以拋棄西涼,拋棄西涼的百姓嗎?”

孫堅神色堅毅地說道:“正是。沒有大漢國,哪來的西涼?舍小家而保大家,舍小義而取大義,此乃天經地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