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3章.風起雲湧 第18節(第2/3頁)

“伯玉……平山(鐵鉞的字)……”李弘看到鮮於銀和鐵鉞縱馬飛馳而來,舉手叫道。

“大人,這裏就是我們燕趙曲的戰場?”鐵鉞問道。鮮於銀駐馬而立,四下張望。

“對。這地方不錯,我們的腳下就是九裏亭的入口處,一個小山崗。前面三百步是九裏河,現在是枯水季,河裏沒有什麽水。這裏整體上形成了坡形地勢,適宜阻擊。”

“我們一個步兵曲阻擊張牛角三萬人,是不是太少了一點?”鮮於銀問道。

“鮮於大人和閻大人的部隊馬上就會趕到。你們占據地形優勢,把張牛角死死地纏在這裏。我們騎兵主力在十裏之外的九裏亭出口突襲張白騎,一旦將其徹底殲滅之後,我們就從九裏河兩側包抄過來,圍住張牛角,讓他插翅難飛。”

鐵鉞高興地打了鮮於銀一拳,大聲叫道:“伯玉,這下子你可以過足殺人癮了。”

鮮於銀沒好氣地笑道:“除了你們馬匪,誰會殺人為樂。”

李弘還是把馬城的事告訴了鮮於銀。他覺得鮮於銀是兄弟,這些容易產生誤會的事還是說清楚的好。假如因為這些小事影響了軍候們的團結,耽誤了打仗,那就不好了。

鮮於銀對鐵鉞的印象很深,過去鮮於銀帶部隊剿匪時兩個人還交過手。因為李弘的關系,加上他也立了不少戰功,鮮於銀也勉強接受了。對於匈奴人拳頭,鮮於銀就頗有微辭了。拳頭做馬賊的時間長,在代郡地面上做了不少案子,罪大惡極。李弘很傷腦筋,解釋了半天。雖然拳頭是個罪人,但他彪悍勇猛,如果一直在軍隊裏殺敵建功,也算是贖罪了。現在這樣的士兵到哪找去。沒有士兵,怎麽打敗黃巾軍?鮮於銀就是不高興,認為李弘失去記憶後,腦子有點不正常,為了擴充部隊什麽事都敢幹,瘋了。

張白騎的部隊快速越過九裏河,進入九裏亭地境。

士兵們排成長長的隊列,整齊而快速的行進在大路上。因為要離開這個越來越冷的北方,大家的神情都很輕松愉快。走在中間的幾十部輜重大車,在士兵們的連拉帶拽下,艱難地翻上了山崗。

“張帥,風雲鐵騎的騎兵就在八裏之外。”一位斥候飛馬趕來,停在張白騎身邊稟報道。

“他們可曾設置路障?”張白騎問道。

“沒有。”

張白騎皺了皺眉,揮手示意斥候再探。

昨天,豹子軍的前哨騎兵隨處刨坑,在路面上丟棄巨型擂木石塊,嚴重滯礙了部隊的行軍速度。到了夜裏,黃巾軍為了防備風雲鐵騎突襲,二萬人分成兩軍,輪流值守上下半夜,輪流睡覺休息。

今天,豹子軍的前哨騎兵卻突然改了性子,不但不設置障礙,還離他們遠遠的。

張白騎心裏有點犯嘀咕,但他還是命令部隊悄悄加快了速度,和後面的主力部隊拉大了距離。

要做誘餌,就要做得象一些。

對於張牛角設計要消滅風雲鐵騎,張白騎和左彥是堅決支持的。不僅僅是因為報仇,這還直接關系到黃巾軍的生存問題。

如果能在撤離涿郡之前,消滅幽州實力最強勁的風雲鐵騎或者重創它,幽州就沒有可以威脅黃巾軍的軍隊了。

這樣不但可以繼續守住範陽和北新城,也可以堵堵手下的嘴,回到常山中山以後也不至於遭到許多人的冷嘲熱諷,保留一點大帥的顏面。其次,因為幽州沒有足夠的兵力發動或者奪取範陽和北新城,黃巾軍只需要留下少數軍隊就可以守住範陽和北新城,中山國也就無需派駐重兵把守,部隊的主力就可以支援其他戰場,可以專心致志,一心一意的和冀州的敵人周旋,進行決戰。

如果不打風雲鐵騎,就這樣灰頭灰臉地撤回去,大帥的顏面是小事,幾萬軍隊滯留在範陽,北新城是大事。因為黃巾軍一旦撤過巨馬水,李弘的鐵騎,幽州其他郡國兵就會銜尾追來。他們不但要收回範陽,北新城,還要南下打中山國,給冀州官軍以支援。所以黃巾軍只能以重兵守在範陽,北新城,中山國一線,忍受腹背受敵之苦。沒有重兵支援冀州戰場,恐怕趙國,常山的黃巾軍也要遭到重創,這樣一來,黃巾軍的處境就非常非常糟糕了。

所以必須要和李弘的騎兵軍決戰一場,即使損失慘重也在所不惜。

因為沒有阻礙,也沒有敵人騎兵騷擾,士兵們心裏想著早點趕到定興渡口和友軍會合,又怕豹子軍會隨時出現襲擊自己,所以越走越快,越走離後面的主力越遠。

中午士兵們也不休息,從口袋裏掏些幹糧,邊走邊吃。

張白騎估計了一下部隊和後軍的距離,心裏不由得非常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