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3章.風起雲湧 第17節(第2/3頁)

李弘覺得黃巾軍肯定有什麽行動。繼續攻打涿城顯然不現實,那麽黃巾軍既然不打,就有可能撤退。也就是說,冀州戰場有動靜了。否則就是他們另有攻城妙計。李弘猜測黃巾軍可能和城內敵人配合,裏應外合,打開城門。他提請鮮於輔密切注意城外黃巾軍大營的動靜,同時要派最可靠的人把守城門。

清晨,張白騎和左彥走進了張牛角的大帳。

張牛角一夜未睡,臉色蒼白而憔悴。案幾上堆滿了文書,竹簡散落一地。

“大帥……”張白騎不待落座,大聲說道:“再下軍令催促褚帥,命令他急速北上。我們出兵一個多月,眼看就要拿下涿郡了,這個時候撤軍,放棄我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城池,是不是有點兒戲?怎麽向士兵們交待?怎麽對得起死去的左校,死去的幾萬兄弟?”

張牛角沉默不語,濃眉緊皺,雙眼望著手裏展開的一卷竹簡。

“俊義,你是支持北征幽州的,現在怎麽突然改變了主意?褚帥都給了你什麽好處,你要幫他講話?”張白騎轉臉沖著憂心忡忡的左彥叫道。

左彥苦笑,搖搖頭,一言不發。

“子蔭,不要亂說話。”張牛角放下竹簡,神情嚴肅地說道:

“我已經想明白了,北上攻打幽州這件事我們的確做得太冒險,即使沒有豹子李弘的風雲鐵騎,我們也很難打到漁陽,失敗是早就注定的。”

張白騎和左彥聞言大驚,詫異地望著張牛角。

“攻城前我曾接到安定帥的密書,他警告我主意冀州方向的動靜。幽州刺史楊湟和幾個太守聯書冀州牧郭典,要求他出兵攻打趙國,常山,使我黃巾軍腹背受敵,逼迫我退軍。現在冀州軍隊已經開始進攻趙國,常山國。這說明前期我的判斷是錯誤的。”

“郭典和我們之間的仇恨太深了。其實,即使沒有幽州楊湟的要求,他也不會放過這個攻擊我們的好機會。正如燕子所說,一旦腹背受敵,我們肯定失敗。”

“但這不是我們失敗的原因。”

張白騎睜大雙眼,看著張牛角因為過度氣憤而微微漲紅的臉,十分不解地問道:“什麽原因?”

張牛角恨恨地拍了一下桌子,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去年,黃巾軍分散各處,互相沒有聯系支援,結果被皇甫嵩,朱俊等人各個擊破。今年,我們聚集在一起看上去好象抱成了一團實力大增,但其實不是這樣,我們還是一盤散沙。這才是我們失敗的真正原因。”

“由於黃巾軍內部大小首領眾多,幫派林立,大家在財產分配,戰術安排上分歧較大,很難形成一個聲音,一股力量,所以失敗也是必然。這次北征幽州就是一個最明顯不過的例子。”

“按照我的設想,我們放棄趙國,常山,只留下少量兵力牽制冀州官軍。然後我們破釜沉舟,集中全部兵力大約四十萬人馬攻打幽州,兩個月就能完全拿下。”

“為什麽做不到?”張牛角苦笑著說道。

“大家各顧眼前的利益,舍不得放棄已經到手的城池,土地,財富。只顧貪圖蠅頭小利,哪裏想到黃巾軍的將來和發展。”

“燕子和王當幾個人雖然沒有什麽私心,但他們太保守,只想著苟且偷安,根本沒有長遠的打算。他們總是說實力不夠,實力不夠。”

“我倒要問問你們,我們什麽時候有過足夠的實力?朝廷,官府,官軍,各地的豪強霸主們,會給我們時間發展實力嗎?幼稚啊。一旦朝廷喘過氣來,大軍壓境,四處圍剿,不要說發展,就是能不能在太行山生存下去都是問題。沒有人會給我們發展實力的時間,實力完全要靠我們自己打出來。”

張牛角不停地搖著自己的頭,痛心疾首,一副無力回天的樣子。

“如果占據了幽州,身處邊陲,一個漫長的冬天就可以給我們贏得足夠的喘息時間。在北疆貧瘠之地,雖然大家窮一點,但可以生存下去,可以慢慢地發展起來。將來即使打不過官軍,也還可以退出塞外。”

“今年夏天,我在常山反復向他們說明,但他們都強調困難,提出各種各樣不同的理由。最後,雖然大家都勉強同意了我的北征計劃,但這個計劃已經面目全非了。”

“沒有人願意舍棄一切,沒有人願意破釜沉舟,沒有人願意聽我一個人指揮,這就是北征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我們自己打敗了自己。”

張白騎和左彥低頭不語,無話可說。

張牛角說的都是現實,但張牛角沒有張角的絕對權威,這也是事實。他駕馭不了現在的手下,造成今天的局面,責任在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