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史篇】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官制等級(第2/2頁)

郡太守置諸曹掾、史。有功曹史,主選署功勞(即掌任用遷轉與記錄功過);有五官掾署,理功曹及諸曹事;有五部督郵書掾,以監督所屬各縣;有門亭長1人,主府門;有主記室史,主錄事和發出通知。閣下和諸曹各有書佐、幹,主文書。

郡國之下為縣,皇後、公主食邑為邑,在少數民族聚居之地為道(“道”在西漢已有)。大縣置令1人,千石,其次置長,四百石,小者置長,三百石。侯國的相,其官階如縣令或縣長,皆掌治其民,勸善懲惡,理訟獄,禁盜賊。秋冬各計其戶口墾田、錢谷出入、盜賊多少,然後向所屬的郡國匯報。在縣令、長之下,置縣丞1人;縣尉,大縣2人,小縣1人。丞主文書,典管倉獄,尉主盜賊,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百石以下,有鬥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諸曹掾、史,大致如郡掾。皆有主簿、功曹、獄掾,有縣三老,掌教化。

縣以下為鄉,大率十裏為鄉。鄉置有秩、嗇夫、三老遊徼。凡大鄉,由郡任命有秩1人,秩百石。小鄉,由縣任命嗇夫1人。皆主一鄉之事,了解民間善惡,定其徭役先後。了解民間貧富,定其賦稅多少。三老掌教化,凡忠孝節義,足為法式者,皆旌表其門,以倡導從善去惡。遊徼掌巡察,禁止奸盜。又有鄉佐,主收賦稅。

鄉之下為亭,亭置亭長,主求捕盜賊。尉、遊徼、亭長皆習五兵,即弓弩、戟、楯、刀劍、甲鎧。

亭之下為裏,裏置裏魁,掌一裏百家。裏之下為什,什有什長,主十家事。什之下有伍,伍有伍長,主五家以相檢察;民有善惡,以告監官。伍之下就是最基層的人民群眾。

邊郡有障塞尉,守衛邊塞,以防外敵侵犯。近塞縣皆置尉,百裏1人,士史、尉史各2人,巡行邊塞。

凡縣出鹽多的,置鹽官,主收鹽稅。出鐵多者,置鐵官,主鼓鑄,手工業者多的,置工官,主工稅,有水池漁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魚稅。隨事置吏,不在縣吏名額之內。

[三國]曹魏中央官制、[三國]蜀漢中央官制、[三國]孫吳中央官制和[三國]地方官制見http://www.wwzcn.com/files/article/html/30/30854/

參考資料:http://www.wwzcn.com/files/article/html/30/3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