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史篇】 正視歷史(第3/3頁)

滿洲人入關之後,除了大肆屠殺,所過之處大規模奸淫婦女也是最常見的暴行,不管是抵抗地區還是歸順地區,當地婦女都遭到殘害。兗州地區早在二十年前滿清就已經建立牢固的統治,滿洲軍隊駐紮當地仍然有此暴行。這不僅僅是征服者的殘暴,也是遊牧民族一種落後風俗。

即便是現在,一些少數民族仍然有男子與少女強行發生性行為的風俗習慣,這是當地人(甚至包括受害人)所允許的,並不會受當地社會的譴責或幹預,刑法在這些地區並不幹預。可是如果他們把這種習俗帶入其他民族地區,特別是用大規模的暴力手段強迫其他民族也必須屈從呢?這是不是超越民族平等討論的範圍呢?

wkw書友的回復:

這裏面有很多是對的,比如清朝,多爾袞時代實行留發的政策後,滿漢對立嚴重,死了很多很多人,後廢止,順治2年又開始實行,可以說這個政策將滿清統一中國推遲了10年。

如嘉定三屠,起因就是留發,當時百姓留發要被反清義士殺,不留要被滿清殺,很淒慘。而實際上有個現象也很讓人深思,嘉定三屠的發起和實施都是明朝投降的軍隊做的,第2次屠殺後,部分降軍又叛為反清,被其他降軍鎮壓後第三次屠殺,可笑的是,這些降軍再屠殺完後,不久以後也叛為反清,其中的心理過程真的無法琢磨。

滿清入關的軍隊加上漢8旗也才20萬,這麽短的時間席卷中國,投降的漢人軍隊實在“功不可沒”,而在各種屠殺中,他們更是先鋒,前幾天看百家論壇,那位學者分析說,正是因為他們的背叛和繼續抗清的人是你死我活的戰鬥,下手才更狠。

而帖子中某些則是現在的所謂小道消息,不足為證,連聊齋都引用上了。滿清的屠殺在地區來講,四川最重,城市來講,杭州為最,約20多萬。經多爾袞、順治統治後,至康熙朝,滿漢對立的矛盾開始緩和,國家開始進入大發展時期,至乾隆朝,國家人口從1億人發展到3億人,這個速度是中國歷史絕無僅有的。

元朝的屠殺源於四等人概念,受害最重的是中國南方,留下的史料相對較少,但帖子裏的很多例證,真的沒多少說服力,我看了半天幾乎都是鄉野傳說。

其實所有改朝換代的時候屠殺都是在所難免的,即使現代軍隊還在屠殺,何況古代缺少制約軍隊。舉個例子,宋朝幾乎是中國歷代建立經歷戰爭而建朝最少的朝代,那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屠城麽?

北宋攻南唐時,南唐的百姓同樣苦難深重。常州、潤州等地的百姓都經歷了被困孤城的災難。金陵的百姓身處圍城長達近一年。宋軍攻城時,“四面矢石雨下,士民傷死者眾。”由於長期被困,“城中鬥米十千,死者相籍”,而更多的貧民則死於饑餓。到城破之日,盡管趙匡胤和曹彬都嚴令將士不得濫殺,但並未能制止殺戮。陸遊在《南唐書》中寫道,“王師既入建康,惟後主宮門不入。”除受到特別保護的李煜宮室外,金陵全城,不論是平民的蓬門,還是官宦的朱門,宋軍和吳越軍全都破門而入,進行肆意的搶掠直至殘殺。南唐的勤政殿學士錢未率家人出逃,就被全家殺盡。亂兵還縱火焚燒梁朝時建造的高十余丈的升元寺閣,躲藏在閣中的上千名男女都在震天的哭叫聲中死去。

李煜降宋後,江州守軍仍未投降。被圍數月後,宋軍攻入江州,殺盡全城的男女老幼,“死者數萬人,所略金帛以億萬計”。據說趙匡胤曾下旨赦免當地的軍民,可惜在他的旨令到達的前一天,宋軍已經屠城。

此外,李煜的頑抗還使珍貴的文化遺產遭到了浩劫。東吳、東晉與南北朝時宋、齊、梁、陳四朝都在金陵建都,城內外的六朝古文物、古建築不可勝數。到城破之日,不知有多少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在戰火中化為劫灰。李煜擁有萬余件書畫珍藏,其中有不少是三國時大書法家鐘繇和晉代書聖王羲之的作品。城破前,李煜命令保管這批瑰寶的宮嬪:“此皆吾所寶惜,城若不守,即焚之,無使散逸”。城破時,李煜並未像他揚言的那樣去赴火自焚,這批無價之寶卻已永遠灰飛煙滅。

個人認為,蒙古,滿族入中原時,在當時的漢人心中可以定義為侵略,同樣,北宋攻南唐,秦滅6國,在當時的人們心中也可以定為侵略,並為之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但當我們這些後世子孫在回顧歷史時,看事物就不能那麽片面了。不客氣的說寫這篇文章的是別有用心的,其文章歷史性可信性差不說,還用的是“罪行”2字,其目的是挑撥各民族間的對立情緒,不承認滿人,蒙古人,那西藏人,新疆人呢,這是在分裂國家,世界範圍那麽多教訓還不夠深刻麽,愛國主義不應該是狹隘的,狹隘民族主意更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