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史篇】 穆斯塔法:正說董卓(第3/3頁)

第二:董卓放縱士兵燒殺搶掠。眾所周知,董卓利用呂布殺死丁原,但並州兵與涼州兵的關系十分緊張。涼州派有李傕、郭汜、胡軫、樊綢、張濟等人,並州派主要有呂布、張遼、李肅、楊奉。次外,還有一名孤獨的名將遼東徐榮。並州軍被兼並,是不會完全甘心的,然而又處於被壓抑的地位。而涼州軍以勝利者自居,沒有把並州軍放在眼裏,甚至對呂布也是如此。董卓曾派胡軫為主將,呂布為副將攻打孫堅。胡軫揚言要殺了呂布以整肅軍紀。現在我也不多說了,大家可以去翻一翻書,看看那只著名的、領著軍隊拿百姓的首級冒充叛軍首級的指揮官是誰,再往前看看這個指揮官什麽時候加入的董卓軍。再想想呂布後來為什麽要殺董卓。

第三:殘殺大臣,抄家掠奪財物。東漢有一個特點,豪強地主的勢力很強大。劉秀當年奪取天下就是靠這些豪強地主。這裏有一個例子:劉秀想丈量全國的土地,但因為地方豪族的反對而作罷,可見地方勢力之強。到了東漢後期,中央政權衰落而地方勢力加強,中央政府漸漸喪失了對地方的控制權。東漢的官員從地方名士中選出,名士代表的是地方豪強勢力,所以皇帝也基本上被官僚給架空了。而皇帝就是為了維護中央政府壓制官僚集團才起用宦官。東漢末年的“黨錮之亂”表面上是名士與宦官的爭鬥。其實就是中央政府與地方豪強的爭鬥。董卓在洛陽殺了不少大臣,但是如果大家能仔細取追溯一下這些大臣的根源,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這些大臣要麽是袁閥的故吏,要麽是洛陽附近的豪強地主子弟。董卓入京以前要堅決地誅殺宦官,可入京之後,又和宦官一樣,要堅決的誅殺這些人,這些人本身有沒有什麽問題?而那些他親自任命而後又聯合征伐他的諸侯們,和袁氏門閥、豪強地主又是什麽樣的關系?

第四:董卓生性自私。這裏還是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只發出來資治通鑒上面的幾段原話:“董卓率諸公上書,追理陳蕃、竇武及諸黨人,悉復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孫。”“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河南尹硃俊為卓陳軍事,卓折俊曰:“我百戰百勝,決之於心,卿勿妄說,且汙我刀!”蓋勛曰:“昔武丁之明,猶求箴諫,況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乃謝之。”

要給董卓辯解的話,基本上都說完了,這個來自涼州的胖子,在決定遷都洛陽之後,害怕洛陽以後會作為諸侯征伐勢力西進的根據地,不顧天下怨聲載道,強遷京畿百姓百萬余人,火燒洛陽二百裏;挖掘文陵;壞五銖錢而給天下造成的禍患,也是不能否認的。

————————————————————————————————————————————————————

“董卓在這一千八百多年中被人罵了無數遍,我認為並非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而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失敗者。董卓生於涼州長於涼州,又沒讀過什麽書,董卓雖是漢人,但他在性格上更象遊牧民族而與中原文化格格不入。而董卓這樣的“蠻夷”居然敢“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些讀書人當然對其恨之入骨,而歷史正是由那些讀書人寫的。同樣是廢皇帝,尹、霍卻被人推崇。被蒙古鐵蹄毀滅的城市和被殘殺的百姓的數量絕對比涼州軍毀、殺的更多。但卻很少聽人罵鐵木真。如果董卓消滅了關東軍統一了中原,那麽歷史對他的評價會決然不同。到時,自然會有大批的讀書人為他歌功頌德。而董卓殘暴的行為也不會有人會管了。可惜董卓只是一介武夫。他在政治鬥爭和耍陰謀詭計方面比讀書人差多了,所以會被王允和呂布除掉。對於一個失敗者,他即使有功績也會被抹殺掉。”(此段為摘抄)

成者王侯,敗者寇。

“正說董卓”這篇文章,專門為了猛子的“大漢帝國風雲錄”而寫,別人就不要轉載了

[ 本帖最後由 匈奴穆斯塔法 於 2006-8-4 02:54 AM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