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雜談篇】 書友閑聊:文人和武人(第3/5頁)

還有你說的長公主。長公主在小皇帝沒正式即位前,是文人和武人共同推舉出來攝政的,具有法律效應的。長公主就是天子的代表,現在不聽長公主的話,將來這些武人的翅膀更硬時,他們還會聽天子的話嗎?

“你說天子只要李弘聽他的話就行了”。羅,這麽幼稚的一句話我真想不到會從你的嘴裏蹦出來。

中興大業?什麽是“中興大業”?安定繁榮,沒有戰亂,老百姓不用背井離鄉,社會穩步發展,這大概就是中興大業了吧。那麽這些又是建立在有個強勢的政府基礎上的。

現在朝廷政令都簽發不出去,“中興大業”就是一個笑話。

羅蘭_死亡騎士的回答:

豹子是一員戰無不勝的大將軍,但他就可以因為打了勝仗而對朝廷的命令指手畫腳了嗎?那他手下的那些將軍也會有樣學樣的,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

——————————————————————————————

這裏請注意:中興之策一直都是他提出來,別人執行來的!!所以一開始,他就不僅僅是將軍,他更是一個決策者。他是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的位置。你想想吧。

長公主攝政?這個說法才是錯誤的。長公主只是皇權的一個暫定代表而已。說白了,中興之策不是她擬定,也不是她執行的……

“你說天子只要李弘聽他的話就行了”。羅,這麽幼稚的一句話我真想不到會從你的嘴裏蹦出來。

——————————————————————————

這不是幼稚。這是看到事情真相背後的明智。

因為你不相信,也得相信。

這個不會變成事實,那麽天子肯定早晚要被廢了。不承認,亂來,只會自尋死路。

相信了,至少還有一線生機。

中興大業?什麽是“中興大業”?安定繁榮,沒有戰亂,老百姓不用背井離鄉,社會穩步發展,這大概就是中興大業了吧。那麽這些又是建立在有個強勢的政府基礎上的。

現在朝廷政令都簽發不出去,“中興大業”就是一個笑話。

————————————————————————————

朝廷的政令?

長公主說的一句話就是政令了?

蔡丞相說的一句話就是政令了?

按道理來說,也按體制上的慣例來說,這個朝廷的執政者是大司馬大將軍(前朝的霍光)。

而不是長公主和蔡丞相之流。

所以他們的命令,不代表朝廷的政令。

而且,往白了說。

這次軍隊鬧事的原因,就是因為長公主和蔡丞相要求武將不得幹政……

而長公主和蔡丞相自己的白癡決定,讓各方面勢力都極其不滿

即使沒有張燕,也會有其他人出來的。

只不過就是張燕他們最單純,最沒勢力。和豹子一樣,在她們的白癡決定下注定要死的人……

所以說白了,這次的事件,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只不過是武將的參政議政的權利被無理剝奪,引發的缺乏制衡,從而出現白癡政令……

說白了,還是因為缺乏武將在朝廷上參政議政和制衡

三公出的決議,才是政令。

在出大司馬大將軍的時候,依據前朝來說,在天子成年前,大司馬大將軍發布的才算政令……

武人參政議政是必須而且肯定的。

即使他們只是站樁,不表態。

因為這樣,即使出了什麽對軍隊不利的決策,軍隊出事,也有他們扛著。

要知道軍隊出事,可不是鬧著玩的。那可真是“寶刀一出,不見血不還”啊。

當然了,武人在朝廷上的某些權力也確實需要限制,但是這個限制,怎麽限制,是一個很深奧的學問。

是要因人因事因時而異的……

好不好看書友的回應:

對騎士這麽一句話很感興趣:

“這不是幼稚。這是看到事情真相背後的明智。”

還是套用一句話,您被猛子精彩的行文方式洗腦得太厲害,只是明智地看到了某個階段上“事件”背後的本質,卻忽略了“階級鬥爭”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隨著矛盾的階段性變化帶來的政策階段性調整”,從而陷入了“形而上學”的陷阱。

也許是三國演義給大家的印象太深,而且猛子對於歷史全局性發展的階段性總結太少的緣故。我感覺大家好像都忘記了歷史發展的階段性,大家都形成了一種“針對特殊事件”而導致的“絕對制衡”或者“絕對崩潰”的歷史發展模型。走進了一條“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經驗主義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