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卷【人物傳記篇】 諸生傳三(第2/3頁)

“俊帶孝之身,車騎兩字卻不敢再提。”朱俊露出一絲苦笑,又向孔融一鞠。

“公偉過謙了,如今大漢正值用人之際,公偉之才朝中何人不知,只待孝期一過,官復原職也是理所當然的。”“說不定還能高升一步。”“此言甚是啊。”眾人都把言來勸。

“哈哈,俊無官一身輕倒也自在,不過近日精力確有不濟,今日見獵心喜,倒想從太學諸生中召幾人為門生,一來讓年輕人有些事做,二來也能幫我點忙,眾位以為如何?”

“公偉兄何不早說?若是如此,只怕今日場中諸生要搶破頭也。公偉兄看中哪位俊彥了?”一旁的荀攸笑道。

“呵呵,看來講堂中大辯似有結果了。”朱俊笑而不答,手指場中。直見李瑋意氣風發,顯然已經在舌戰中壓倒了眾生。

“此生倒從未見過,”馬日磾轉頭詢問過太學舍人後對朱俊說,“原來是公偉老家揚州的士子,今日方才入學,公偉可是動了愛才之心?如此甚好,公達,就麻煩你把他召進來。”

對談之後,朱俊對李瑋才學十分滿意,對李瑋說:“可惜你剛剛入學,未能進行五經考試(漢律考過其中二經考試便可授官),入我門下只怕耽誤學業。”

李瑋昂然道:“老師體恤學生之情仲淵甚是感動,但我自信只要有機會,三月之內足夠通五經之試。”

“好。”馬日磾在一旁笑道,“通常要入學二年之後方能考五經,既然你有此志,太學也不是拘泥於陳規的地方,就許你三月。”

自此之後,李瑋心無雜念,除了偶爾與幾位好友交遊外,一心埋首經卷,經三月,竟連過三關,擢高第為太子舍人,不久就正式拜到朱俊門下,著實在太學出了點小名,引起諸生艷羨。

朱俊自守母孝下野,一直在著力編修其師長王符的治世巨作“潛夫論”,如今李瑋到來,一方面就以此書為教材教導李瑋,一方面也著李瑋參與修訂此書。李瑋似乎心無旁騖,幹脆在朱俊府中住下,苦讀渡日,為免去尷尬,連當日驚為天人的朱筱嵐也盡量避免見面。

一日半夜,李瑋埋頭讀書之時,忽然聽得旁邊有一把清脆的女聲輕聲喚道:“仲淵師兄!”

李瑋茫然回頭,只見窗攔趴著一人,可不正是自己拼命忘卻,卻又揮之不去,朝思暮想的筱嵐嗎?

“小姐。。。”

“人家叫筱嵐啊,仲淵師兄。”

“筱嵐。。。。。。那麽晚了你有啥事體?”

“人家那麽晚來,當然有事,你出來再說,難道還要人家進來和你共處一室嗎?”

李瑋連忙跑出去,只見筱嵐赤著腳坐在庭院的水池旁,明月照池光,映襯著一雙光潔無暇玉足,玉人臉上帶著無邪的笑容,直好似楚歌中那美麗神秘的山鬼一般。李瑋心想,這一定是自己19歲人生中見過最美麗的畫面了。

“仲淵師兄,你過來坐。”妙人兒往旁邊挪了點,李瑋拘謹的坐下。

“儂緊張啥。”筱嵐吐出好聽的吳噥軟語,“不知道為什麽,儂雖然拜入我阿爹的門下,見我的次數也多,卻都不太理睬我,是我得罪儂了嗎。”

“沒。。。沒有,只是我好忙的,老師給我好多課業。。。。。。”李瑋見少女滿臉的“我不相信”的表情,也說不下去了。

“唉。”少女吐氣如蘭,“其實我很希望和你說說話的,我爹爹沒收過幾個門生,以前那幾個要麽年紀很大,要麽就是書呆子,我好希望你和我說說我們的家鄉揚州啊。”少女又嘆了口氣

“其實我跟你說哦,我阿爹阿媽都是會稽人,我卻只是很小的時候去過那裏,我生在交州,後來爹爹在交州打仗,把我和阿媽送到會稽的奶奶家,我那時還很小,只是依稀記得那是個很美麗的地方,風吹在臉上很舒服,然後就跟我阿爹上了洛陽。你家離我家鄉很近的啊,你跟我說說你的家鄉吧。。。。。。”

李瑋深吸了一口氣,便開始慢慢描述自己美麗的家鄉,兩顆年輕的心,在這初夏的涼風中,第一次慢慢的走近了。

日光如梭,轉眼便到了八月。八月之初,在大漢朝屬於圍棋的季節。

漢代宮中盛行圍棋。據《西京雜記》記載,每年八月四日這一天,戚夫人總要陪高祖劉邦下圍棋。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八月四日下圍棋成了漢宮中的風俗,大漢皇室相信這天下棋,贏家可以終年有福,輸家可能遭疾病之災,要免除災難,只能取一縷發絲,面朝北辰星,乞求它賜予長命百歲,給這一風俗塗上了神秘色彩。慢慢的,這種八月四日習俗就傳到了士人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