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 大結局 第十章 鬥爭技術(第3/5頁)

不幸的是,周延儒比錢謙益狡猾得多。聽到風聲,不慌不忙地做了一件事,把問題搞定了,充分反映了他的厚黑學水平。

他把這位考生的卷子,交給了崇禎。

應該說,這位作弊的同學還是有點水平的,崇禎看後,十分高興,連連說好,周延儒趁機添把火,說打算把這份卷子評為第一,皇帝認為沒有問題,就批了。

皇帝都過了,再找麻煩,就是找抽了,所以這事也就過了。

但溫體仁這關,終究是過不去的。

崇禎年間的十七年裏,一共用了五十個內閣大臣,特別是內閣首輔,基本只能幹幾個月,任期超過兩年的,只有兩個人。

第二名,周延儒,任期三年。

第一名,溫體仁,任期八年。

溫首輔能混這麽久,只靠兩個字,特別。

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折騰。

在此後的一年裏,溫體仁無怨無悔、鍥而不舍地折騰著,他不斷地找人黑周延儒,但皇帝實在很喜歡周首輔,雖屢敗屢戰,卻屢戰屢敗,直到一年後,他知道了一句話。

就是這句話,最終搞定了千言萬語都搞不定的周延儒。

全文如下:

“余有回天之力,今上是羲皇上人。”

前半句很好懂,意思是我的能量很大。

後半句很不好懂,卻很要命。

今上,是指崇禎,所謂羲皇上人,具體是誰很難講,反正是原始社會的某位皇帝,屬於七十二帝之一,就不扯了,而他的主要特點,是不管事。

翻譯過來,意思是,我的能量很大,皇上不管事。

這句話是周延儒說的,是跟別人聊天時說的,說時旁邊還有人。

溫體仁把這件事翻了出來,並找到了證人。

啥也別說了,下課吧。

周延儒終於走了,十年後,他還會再回來,不過,這未必是件好事。

朝廷就此進入溫體仁時代。

按照傳統觀點,這是一個極其黑暗的時代,在無能的溫體仁的帶領下,明朝終於走向了不歸路。

我的觀點不太傳統,因為我看到的史料告訴我,這並非事實。

溫體仁能夠當八年的內閣首輔,只有一個原因——他能夠當八年的內閣首輔。

作為內閣首輔,溫體仁具備以下條件:首先,他很精明強幹。據說一件事情報上來,別人還在琢磨,他就想明白了,而且能很快做出反應。其次,他熟悉政務,而且效率極高,還善於整人(所以善於管人)。

最後,他不是個好人。當然,對朝廷官員而言,這一點在某些時候,絕對不是缺點。

估計很多人都想不到,這位溫體仁還是個清官,不折不扣的清官,做了八年首輔,家裏還窮得叮當響,從來不受賄,不貪汙。

相對而言,流芳千古的錢謙益先生,就有點區別了,除了家產外,也很能掙錢(怎麽來的就別說了),經常出沒紅燈區。六十多歲了,還娶了柳如是。明朝亡時,說要跳河殉國,腳趾頭都還沒下去,就縮了回來,說水冷,不跳了,就投降了清朝。清朝官員前來拜訪,看過他家後,發出了同樣的感嘆:你家真有錢。

溫體仁未必是奸臣,錢謙益未必是好人。不需要驚訝,歷史往往跟你所想的並不一樣。英雄可以寫成懦夫,能臣可以寫成奸臣,史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來寫。

溫體仁的上任,對崇禎而言,不算是件壞事。就人品而言,他確實很卑劣,很無恥,且工於心計,城府極深,但要鎮住朝廷那幫大臣,也只能靠他了。

應該說,崇禎是有點想法的,畢竟他手中的,不是爛攤子,而是一個爛得不能再爛的攤子。邊關戰亂,民不聊生,政治腐敗,朝廷混亂,如此下去,只能收攤。

崇禎同志一直很擔心,如果在他手裏收攤,將來下去了,沒臉見當年擺攤的朱重八(後來他用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辦到了)。

所以執政以來,他幹了幾件事,希望力挽狂瀾。

第一件事,就是肅貪。

到崇禎時期,官員已經相當腐敗,收錢辦事,就算是好人了。對此,崇禎非常地不滿,決心肅貪。

問題在於,明朝官場,經過二百多年的磨礪,越來越光,越來越滑。潛規則、明規則,基本已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大家都在裏邊混,就談不上什麽貪不貪了,所謂天下皆貪,即是天下無貪。

當然,偶爾也有個把人,是要突破規則,冒冒頭的。

比如戶部給事中韓一良,就是典型代表。

當崇禎下令整頓吏治時,他慷慨上書,直言汙穢,而且還說得很詳細,什麽考試作弊內幕,買官賣官內幕,提成、陋規等等。為到達警醒世人的目的,他還坦白,自己身為言官,幾個月之內,已經推掉了幾百兩銀子的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