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妖孽宮廷 第三章 公道(第4/8頁)

“如果景泰就此去世,陛下順利繼位,石亨等人便沒有絲毫功勞,他們拿陛下冒險,只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啊!”

真正是豈有此理!

被忽悠了幾年的朱祁鎮頓時火冒三丈,他立刻召集群臣,下達詔令:今後但凡奏折一律不準出現“奪門”二字,違者嚴懲不貸!那些冒功領賞的人,趁早自己出來承認領罰,不要等我親自動手!

石亨終於活到頭了。

天順四年(1460)正月,時值奪門之變四周年紀念日,石亨光榮入獄,一個月後淒慘地死於獄中。

可他在地府還沒住滿一個月,就在閻王那裏見到了一個熟人——他的侄子石彪也於同月被押赴刑場斬決。

這位正統年間第一勇將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從名將到奸臣,貪婪和私欲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人各有志,無須多說,只是不知他黃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見當年的親密戰友於謙。

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可李賢卻似乎是一個熱愛生命、珍惜時間的人,解決徐有貞和石亨,他只用了四年,現在他的獵物還剩下最後一個人:曹吉祥。

徐有貞足智多謀,石亨兵權在握,這兩位仁兄都不是善類,與他們相比,曹吉祥實在算不上啥,要學歷沒學歷,要武藝沒武藝。現在“還鄉團”的兩位主力已經被罰下了場,只剩下了他。對李賢來說,解決這個碩果僅存的小醜應該是他計劃中最為輕松的一步,可他沒想到,這個不起眼的曹吉祥不但是最難對付的一個,還差點要了他的命。

【曹吉祥的雄心壯志】

石亨死了,曹吉祥慌了,這也難怪,不用細想,光扳指頭算就能明白,下一個也該輪到他了。

在如此險峻的時刻,一般人考慮的應該是低調為人,苟且偷生,能混個自然死亡就謝天謝地了,可這位仁兄的思維卻著實異於常人,他不但毫不退讓,還積極要求進步,他還有著更高的精神追求——當皇帝。

曹吉祥有個養子叫曹欽,他和曹吉祥一樣,有著遠大的理想,並對此充滿信心,但要真的動手,他還需要一樣東西。為此,他私下找到自己的門客馮益,問了他一個意味深長的問題:

“自古以來,有宦官子弟當皇帝的嗎?”

馮益心知不妙,但畢竟自己在人家裏混飯吃,便順口答了一句:

“曹操。”

對於這個答案,我們有必要說明兩點,首先,這個答案不能算對,因為曹操先生是死後才被追認為皇帝的,其次,估計馮益也沒有想到,為了這句話,他賠上了自己的老命。

找到了理論依據的曹欽大喜過望,他立刻在曹操的光輝形象指引下,大張旗鼓地幹了起來。

書生造反,三年不成,而曹吉祥和曹欽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文化有限,不是書生,他們二話不說,甩開膀子就準備造反了,昔日司禮太監王振預備幾天,就敢出征打仗,而曹吉祥緊隨其後,籌劃一個多月就動手了。

曹吉祥和曹欽經過“仔細”籌劃,制定了一個簡便易行的計劃(簡單到只有一句話):

曹欽帶兵殺進宮,曹吉祥在內接應,殺掉朱祁鎮,自己當皇帝。

以上,計劃完畢。

制定人:曹吉祥、曹欽。

人才,真是高效率的人才啊!

雖然這是一個漏洞百出、不知所謂的計劃,但曹欽敢造反,還是有一定資本的。

他的資本就是手下的韃官。

所謂韃官,就是投降的蒙古兵,從朱棣時代的朵顏三衛開始,蒙古官兵就已經成為明軍中最精銳的部隊,曹吉祥曾經鎮守邊關,深知這些蒙古兵好勇鬥狠,便私下招募拉攏蒙古士兵,為自己效力。

實事求是地講,曹欽手下的這些韃官確實相當厲害,其戰鬥力要高於明軍,可那也要看是由誰指揮,放在曹欽手裏,也只能是風蕭蕭兮易水寒了。

但對曹欽有利的一點在於,宮內的駐軍不多,而明代為防止武將造反,調兵手續十分復雜,身為主將,如無兵符,一兵一卒也難以調動。等到大軍齊集,大事已定。所以,成功的真正關鍵在於時間。

只要能夠在城外駐軍調動之前攻入宮城,抓住朱祁鎮,勝利就必定屬於我!

一切就緒後,曹欽開始了他造反前的最後一項準備工作:選定造反日期。

選一個黃道吉日謀反,是古往今來所有陰謀家的必備工作,曹欽也不例外,而他在這個問題上還表現出了一定的科學精神,曹欽並沒有迷信皇歷,而是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去詢問他的同黨——掌管欽天監的天文學家、專業人士湯序。

湯序接受了這個任務,他仰頭望天,認真觀察許久,然後面目嚴肅地告訴了曹欽那個起兵的黃道吉日。

天順五年(1461)七月庚子日,大吉,利動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