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 萬國來朝 第十五章 力挽狂瀾(第3/7頁)

也正是這個喜寧,主動向也先提出,現在京城空虛,可以立刻進攻,必可得中原。

估計這位太監與大明有仇,或是本來就是臥底,除此之外,實在無法理解他的行為動機。

也先雄心勃勃,在他看來,有了喜寧出謀劃策,一統天下的夢想很快就能實現。

由於喜寧的背叛,朱祁鎮身邊沒有了人照顧,於是也先為大明天子另外挑選了一個仆人,這個人叫袁彬,也是在大戰中被俘虜的。

也先不會想到,他的這個隨意的決定卻給了朱祁鎮極大的支持,在後來的歲月裏,袁彬用他的忠誠陪伴著朱祁鎮,並最終等到了自由的那一天。

而此刻以心腹自居,得意洋洋的喜寧也沒有料到,在不久的將來,他會死在這個叫袁彬的人的手裏。

在做好一切準備後,綁匪也先開始實行綁架的最後一個步驟:通知人質家屬。

這是一件十分緊急的事情,當年沒有電話,必須要找人去報信,而且這一次綁架比較特殊,報信的人必須加快速度,如果晚了的話,可能會出現“撕票”的情況。

所以他釋放了一個叫梁貴的俘虜,讓他趕緊回去報信,務必在對方“撕票”之前,把消息送到。

這也算是個舉世奇聞,綁匪竟然怕“撕票”?

千真萬確,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皇帝還是容易立的,大明王朝的子孫繁衍速度是很快的,排隊等皇位的人足以從東直門排到西直門。如果不趕緊,萬一新立皇帝,手上的這個活寶就不值錢了。

於是,大明王朝的精英們就此得知:他們的好皇帝還活著。

這就麻煩了。

死了最好,死了可以重新立一個,失蹤也不錯,起碼可以先立個皇帝,把事情解決完,等到一切走上正軌,即使前皇帝最終沿途乞討回來了,也沒有什麽大的作用了。

可是現在的情形恰恰是最差的一種,人不但活著,還做了綁匪的人質,明目張膽地找你要贖金。

錢不是問題,要錢給你就是了,問題是即使給了錢,人也不一定能回來,如果讓也先嘗到了甜頭,他可能會每年過年都會來要一次,就當是壓歲錢。拿錢後又不放人,你要是敢不給,就是不顧皇帝死活,輿論壓力也是頂不住的。

然而這並不是最麻煩的,更大的問題在後頭。

由於王振一味想靠人數壓倒也先,所以他出征時帶走了京城三大營的全部兵力和北方明軍的精銳,此時的北京城中,所剩兵力不到十萬,還都是老弱殘兵,而且士氣低落。也先擊潰了明軍主力,必然會借助余威攻擊北京城。照目前的情況看,憑借著這點兵力是很難抵擋住對方的攻勢的。

而且也先進攻的時候必然會帶著他的人質朱祁鎮,作用很簡單——當人盾。

其實朱祁鎮的真正作用不在於他是皇帝,而在於所有的守軍都知道他是皇帝!

不知道也就算了,問題是大家都知道也先手中的這個人是皇帝,而也先很清楚這一點,只要把大明皇帝放在他的隊伍裏,明軍投鼠忌器,自然不敢真打,萬一有哪個不長眼的在亂軍中把皇帝打死了,那可就是滅族的罪過。

守也守不住,打也不能打,該怎麽辦呢?

在我看來,實在沒有辦法。

大明王朝即將陷入絕境。

【怒吼】

大臣們在思考著對策,他們畢竟經驗多,閱歷豐富,即使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他們也能夠冷靜下來,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

但後宮就不同了,朱祁鎮被俘虜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靂,一下子震暈了錢皇後,在女人看來,自己的丈夫是最重要的,於是她立刻把後宮的所有金銀珠寶全部派人送到也先的軍營裏,希望能夠贖回丈夫。

人回來了嗎?當然沒有。

也先好不容易抓到這麽個稀世珍寶,還指望著慢慢收地租,吃利息,怎麽可能把人送回來!

於是他耍了流氓,錢收了,人不放,表示這些還不夠,要宮裏接著給。

後宮哪裏還有錢呢,錢皇後雖然姓錢,但也變不出錢來,於是只好每天哭天搶地,以淚洗面。

沒經驗就是沒經驗啊。

後宮幹了蠢事,大臣們也無計可施,因為他們已經自顧不暇。眼看蒙古軍隊就要攻入北京,萬事無頭緒,人心惶惶,貪生怕死的倒是占了多數,很多人主張南遷。

這倒也怪不得他們,怕死是人的本性,不過這些怕死一族最擔心的,倒不單單是自己的性命,還有他們的前途。

他們主張南遷,其實是有著私心的,在他們看來,北京可能保不住了,朝廷如不遷都,很有可能玉石俱焚,而如果南遷,即使半壁江山丟了,自己還是可以接著當官。

至於國家社稷,那實在是比較次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