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部 大坂風雲 六 悲音前奏(第2/4頁)

同為家康年輕側室的青木紀伊守一矩之女阿梅夫人,後來就在家康的命令下嫁與了本多上野介正純。這當然是秘聞。據傳,阿梅因本多正純神魂顛倒,若放任下去,二人之間必會生出事端,家康預感到這些,遂成其好事,把二人撮合到一起。如今阿六主動投懷送抱,是不是也有這種遠慮?總之,今日家康把阿六留下,恐怕還是不想讓且元太拘謹。

“別人都讓我支下去了。你不用擔心這個女子會泄露咱們說話的內容。”家康命給自己揉肩的阿六夫人泡茶,自己則靠在扶兒上,“怎樣,秀賴願意出城了?”

且元的神色眼看緊張了起來,“此事……如果大人還信任在下,萬請再寬限幾日。”他把額頭抵在榻榻來上,極力請求道。

“市正,你是說,事情毫無進展?”

“是。正如去歲所言,在大佛殿落成時……”

“晚了!”

“啊?”

“典禮當日,萬一有暴徒作亂,怎生是好?那些人若是呼喊,稱他們乃是在秀賴的命令下起事,該如何是好?你現在還未老糊塗啊!”

面對家康嚴厲的斥責,片桐且元愈發緊張。因為在此前,他著秀賴命令,始終緊張地忙於大佛殿的巨鐘和鐘樓建造。鐘銘由南禪寺的清韓長老撰寫,書好之後,又令三條釜座的巧匠名護屋三昌召來三十九名鑄匠,晝夜趕制。

金佛已於慶長十七年三月鑄成,故一旦巨鐘鑄成,這場大工程就宣告成功了。且元想通過大佛殿、巨大的本尊,以及巨鐘的聲音,讓天下人都知,建造這些,他們化費了巨額錢財。跟這些莫大的耗費相比,把二十八個秤砣金改鑄為近四萬個小判的事,就不算什麽了。

只一座城池,無論如何堅同,亦無法進行決戰——因無軍餉。如果明白這些,那些野心之徒也就不會再湧到大坂了。且元始終堅信,家康可接受這一切。然而,家康的算計卻和他截然不同。且元這次前來,主要是想向家康請示有關大佛殿和巨鐘的事。由於鐘樓落成的日子已有了眉目,他想把開鐘儀式定於六月二十八,並欲在七月進行大佛開光供養,順便請示由何人主持法事。這些其實都是表象,他真正的用意乃是想問問家康,究竟何時提出移封為宜。然而家康的呵斥讓他驚惶失措。

“你以為我天天在睡大覺嗎,市正?”

“不敢。”

“我不但知道秤砣金改鑄的錢流向了何處,連誰受到了何樣的邀請,我也讓人徹底查過了。你啊,似已被架空了。”

“不……”

話音未落,更為嚴厲的呵斥落到且元頭上:“休要說這些沒用的,現在還不是說喪氣話的時候!對你來說,目下正是你的主君或廢或立的關鍵時刻。你聽著,市正,你非不明戰爭之人。你以為戰爭總是因得失而發動?最可怕的就是人的沖動。大佛開光那日,若有人暴亂如何是好?暴亂的先兆已很明顯了,你覺得征夷大將軍能對這些坐視不管嗎?維持天下秩序乃是江戶的職責。如此一來,所司代若不作好準備,豈非要鑄成大錯?可所司代若真的設防,大坂之人必將其當成進攻的先兆,反而會引發大事。問題必須趕在大佛開光之前解決。在此之前,起碼要讓秀賴母子明確答應移封,否則,事情焉能順利解決?”

片桐且元戰栗起來,慶長九年的豐國祭,匯集到京都、大坂的人,曾達到三十萬之巨,那是何等的風光,又是何等的令人膽戰心驚。

“在開光之前……”且元咽下了後半句話。經家康一提醒,他也意識到事實的確如此。三十萬人一旦生亂,必將造成一場莫大混亂,無法收拾。可就算想防患於未燃,所司代轄下的三兩千兵馬也無濟於事啊。

且元不禁心中狂跳,事情誠如家康所言,若再派兵前去,必被誤解為出兵大坂。

“你明白了,市正?”

“是。在下明白了大人的意思,可是……”

“既然明白,那就無甚好說的了。在開光之前,就須防止生變。”

“是,是,完全如此。”且元惶恐不已,“在下糊塗,在下糊塗之極,無可申辯。”

且元如此坦率地承認錯誤,家康亦一臉悲哀,默不作聲,因事已至此,無論如何責罵且元,也都無濟於事了。

“市正,我上了年紀,竟變得性急了。”

“不,市正白活這麽一大把歲數,太天真了。”

“唉,”家康凝神低語,“你我在此大發牢騷亦是無用。聽說你前腳剛到,右京局後腳就趕來了。你知她所來何為?”

“這……這亦是在下疏忽。在下估量,右京局乃是代澱夫人前來問候將軍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