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 梟雄歸塵 一 老來得子(第4/6頁)

“哦?”

“當今眾位大名,雖說在戰場上個個驍勇善戰,可猛將未必擅長治人。一旦抓不住民心,內心自然十分抑郁,到時各領之間恐產生紛爭。”

“呵呵,這你不用擔心,我輕易便可應付這些小事。”

“不,小小紛爭一旦演變為派閥之爭,就不易平息了。因此,想抓住民心,須明白上行下效之理。”

“言之有理。這麽說來,與其在阿拾身邊安排一些只知魯莽行事的大名,還不如多安插通曉文治之人。”

“大人明察。”

“好,就依你。那麽,眾多大名,到底誰可擔此重任?”

“這就不好說了。”

“前田利家如何?”

“忠厚誠實,剛正不阿。”

“毛利呢?此次戰事,他可謂殫精竭慮、盡職盡責。”

“但在盡忠這一點上,似還有所欠缺。”

“家康如何?論人品,他可是萬裏挑一啊。”

一聽這話,三成突然神情緊張,十分機警地掃視了一下周圍。

“你的意思是,為了阿拾,千萬不可麻痹大意,對麽?”秀吉似猜測到一成的意思,笑道。

三成見秀吉笑得古怪,又緊張起來。對秀吉而言,這只是普通的閑聊,但對於三成,卻是難得一遇的進諫良機。三成覺得,近年來秀吉愈來愈不合他心意。小田原之戰以前,他還認為秀吉尚堪稱無可挑剔、令人畏懼的大將。可當他看到秀吉連宗義智和小西行長的弦外之音都聽不出來,強行決定出兵朝鮮,就覺得秀吉正在一步步離他而去了。

三成不明白,在築起聚樂第、建造大佛殿、頒布刀狩令及丈量天下土地的偉業之後,秀吉為何還要把命運賭在這樣的戰爭上?建築、繪畫、陶藝、茶道……秀吉已締造了一個曠古未聞的偉大時代,可他為何還要發動戰爭?

既然信長公以來統一天下的夙願已經實現,就該致力於內治外交,以給後世留下美名。秀吉本非一名普通武將,可他卻故意再生事端,倒行逆施,給後人留下話柄:他終究只是一介武夫!即使現在,秀吉還依舊照老傳統,把占領的朝鮮領土賜給武將,以為獎賞。

自從渡海作戰以來,三成耳聞目睹的這一切,都令他深感不安。在海內,秀吉令人聞風喪膽,但在海外,難道他也同樣令人畏懼?盡管大明使節帶著秀吉提出的條件回國去了,但議和果真能如願?種種不安不停啃噬著三成的心,也悄悄給予了他兩個使命:阿拾的前程和茶茶的囑托。三成認為,這才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沒有人不疼愛親生兒子,更何況是老來得子?為了兒子的前程,秀吉肯定大傷腦筋。這個孩子既是秀吉的心頭肉,便要在他身上做足文章,讓秀吉的注意力盡可能轉移到孩子身上,早些結束外戰……出於這些考慮,三成才來談輔佐阿拾的人選,而今日正是良機。

“既然話都說到這一步了,那就恕卑職直言。對於德川大人,大人絕不能掉以輕心。”三成一本正經地同答。

秀吉聽後卻笑了,“這話可不像出自治部之口啊。大納言是想通過此次戰事,為自己樹立威信,而絕非委曲求全。家康胸懷寬廣,放眼天下,想要讓那些粗暴野蠻的大名們心服口服。治部,你連這些看不到,可見器量還不夠啊。”

眼看秀吉就要把話題岔開,三成揚眉,往前挪了挪,“因此……因此,卑職才提醒大人,千萬不可麻痹大意。”

想讓秀吉的注意力重新轉向國內,就只好以幼子的出生為由,硬生生地制造出兩三個假想敵。若無此假想敵分心,等大明國對議和條件作出回應之後,恐怕秀吉只會再傾全國之力,來一次冒險,發動戰事。因此,這絕非毫無意義的小計,而是事關豐臣氏前程與整個日本命運的大計。三成、澱夫人、秀吉和家康身份地位各不相同,想法自然錯綜復雜,有的極有見地,有的則會變成敗亡的根源。

秀吉明顯露出不快,責備起三成來:“大納言的事,不得信口胡說,治部。其實不用你說,外面已經到處是流言蜚語了。”

“都說些什麽?”

“人們說,就連那些驍勇善戰的侍衛都對家康心服口服,唯獨你治部對他心懷不滿。”

“難道大人連這些渾話都信?”

“我若是信,今日還能在這裏和你推心置腹?真是糊塗!”

“既這樣,在下有事稟上。對於德川大人與大將們頻繁接觸,大人一手提拔起來的侍衛都心懷不滿。”

“嗯,此話當真?”

“是。他們不僅對德川大人與諸位大名接觸非常不滿,對關白和諸位大名親近也叫苦連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