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胡馬行蹤(第3/4頁)

雷萬春起身道:“回稟上將軍,從這裏到北庭相距萬裏,如果馬不停蹄奔馳,也需要一個月時間,一路是萬裏草原,現在季節也允許,從路程和氣候來說,並不是不可能,但史思明最大的問題是糧食補給,他有十余萬大軍,想率十余萬大軍一路奔去北庭,幾乎是不可能,且十余萬突厥胡兵都拖家帶小,除非他能說動所有的突厥部落跟隨他一起西遷,所以卑職認為,他逃去北庭的可能性不大。”

李慶安擺擺手,讓他坐下,他又對眾人道:“盡管可能性不大,但還是有這個可能,所以我已經命段秀實派出五千騎兵在西面的草原上巡哨攔截,一旦有發現,便要立刻向我稟報,這一點我請大家放心,其實我個人認為,殺回河北的可能性也不大,原因也是糧食問題,殺回河北他是自尋死路,所以只有兩種可能,越過陰山,去投靠回紇人,或者躲藏在陰山某處,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線索請大家不要忘記了,史思明的十幾萬軍隊是由十六個部落的突厥人組成,並不是史思明一個人說了算,他的重大決定都要得到十六個部落首領的同意。”

旁邊的李晟笑了起來,“大將軍的意思是說,史思明軍隊越過陰山,去投靠回紇人的可能性其實也不大,對嗎?”

李慶安笑著點了點頭,“正是這樣,或許史思明想去,但他軍隊中的突厥人未必想去。”

這時,大帳外傳來了稟報聲,“上將軍,黑城的陶義已經帶到!”

“讓他進來!”

李慶安對眾人笑道:“咱們怎麽猜都是外行,還聽聽情報堂的意見!”

片刻,帳簾一挑,幾名親兵領著陶義走了進來,陶義雖然是情報堂成員,但他在畢竟在草原生活了三十年,和一般平民沒有什麽區別了,他上前便雙膝跪下,給李慶安磕了一個頭,“陶義叩見趙王殿下!”

李慶安見他須發皆白,已六十余歲了,便連忙上前將他扶起,“不必多禮,請起!”

扶他起來,李慶安又對眾人笑著介紹道:“這位陶公也是碎葉人,在黑城已生活了三十年,是從前漢唐會的成員。”

漢唐會在安西軍已不是什麽秘密,眾人聽說他也是碎葉人,便覺得親近了幾分,都笑著向他拱拱手,陶義在大將雲集的帳中顯得很緊張拘束,李慶安也不多為難他了,便笑道:“我們正在討論史思明大軍的去向,陶公能不能給我們提供一點線索?”

說完,他將木杆遞給了陶義,陶義走到沙盤前,他還第一次看見這種活地圖,呆愣了半天,才慢慢反應過來,“啊!原來這就是陰山,噢!這是青山,那這一定是黑城了。”

他找到了一座用木頭做成的黑城,又仔細向四周觀察,李慶安沒有催促,他知道適應這種沙盤需要時間,不過既然陶義沒有一口否認,就說明他有一點線索,李慶安的心中也有了幾分希望。

陶義已經漸漸熟悉了沙盤,也漸漸平靜下來,他便對眾人道:“我的酒肆裏有很多四周的突厥人,大約在三天前,有一幫來黑城買茶葉和鹽的突厥人到我店裏喝酒,我就聽他們抱怨,說軍隊耗費太大,他們的羊羔都被軍隊搶走了,我當時問他是哪裏的軍隊,他說是從南面來的,估計就是史思明的軍隊。”

陶義的線索讓大帳內的軍官們都一陣驚喜,李晟連忙問他:“那這幾個突厥人是從哪裏來?”

陶義笑道:“這幫人我也是第一次見,我也和他們聊了一會兒,他們是同羅部的突厥人,同羅部和阿布思部合並後,大部分被阿布思帶去了西方,但還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幽州以北,他們說有很多部落一起東逃,有幾十萬人之多,仆骨、同羅、思結都有,結果在九十九泉那邊他們內部發生了矛盾,同羅和思結都不願北去,最後是軍隊和仆骨部向陰山方向去了。”

李慶安和李晟對望一眼,陶義的這番話中至少有兩個信息,一個是史思明的突厥軍分裂了,另一個是相隔時間並不久,這或許是突厥人匯集的時間耗費太多所致。

李慶安又仔細看了看沙盤,陶義用木杆指著東面一片綠色道,“這裏就是九十九泉,其實是由很多小湖泊組成,離我們這裏只有二百裏。”

李慶安點點頭,同羅和思結可以交給李光弼的軍隊處理,他們的目的是要追上史思明的軍隊。

這時,陶義又忽然想起一事,便急道:“還有一個線索,或許有用。”

李慶安連忙道:“你說!”

“也是前天,我聽一家商鋪的店主說,有人在大量購買茶葉和鹽,把他們店裏都存貨都買光了,好像好多店鋪都有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