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2/4頁)

主廳內還有一個人便是新羅國的特使金良相,他也是新羅貴族,官拜上大等,也就是相國,新羅國和渤海國一直是世仇,兩家征戰多年,尤其是上一輩,渤海國王大武藝和新羅景德王之間仇恨極深,幾乎沒有和解的可能。

但大武藝死後,其子大欽茂繼位,渤海和新羅的關系便開始出現了緩和的跡象,雖然沒有友好往來,但至少沒有戰爭了,而就在今年年初,新羅景德王也去世了,他的八歲的兒子惠恭王登位,由太後攝政,正是在新羅太後不遺余力地推動下,渤海和新羅出現了和解,雙方開始貿易往來,允許民間自由過境。

而這次安祿山、契丹和奚將的三家聯合,也同樣使新羅遭受到了極大威脅,他們三家滅掉渤海國後,下一步必然就是新羅了,共同的敵人和共同的命運使渤海和新羅走到一起,他們決定聯合兩國軍隊抵禦安祿山和契丹的入侵,但實力還是不夠,兩國便同時派特使前往大唐求援。

他們是乘船在揚州上岸,非常巧,李慶安就在揚州,簡直就是上天對他們的眷顧。

三人坐在大堂內忐忑不安地等待李慶安的到來,他們並不知道,李慶安已經派大軍乘船北上了,這是唐軍的絕對機密,就連揚州官府都不知道。

“趙王殿下駕到!”

隨著守衛士兵的一聲高喝,三人都同時站了起來,只見一個三十出頭的軍官大步從外面走了進來,他們都不認識李慶安,但從來人的氣勢,和他頭戴的金盔,他們便知道,這就是唐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趙王李慶安了。

三人同時跪下行禮,“渤海國特使大成慶、副使魏汝群參見趙王殿下!”

“新羅國特使金良相參見趙王殿下!”

李慶安笑呵呵將他們扶起,“三位特使一路辛苦,快快請起!”

李慶安已經看了使者名冊,來使居然都是渤海和新羅的高官,他的目光迅速瞥一眼魏汝群,他在季勝的情報中看到過這個名字,此人護送大英俊回渤海,沒想到居然成了渤海過的戶部侍郎,此人倒是一個老天送給大唐的關鍵人物。

“三位特使請坐!”

李慶安請他們坐下,親兵們又給眾人上了茶,李慶安端起茶杯,微微一笑問大成慶:“渤海郡王現在可好?”

“回稟殿下,郡王很好,我臨行時,郡王特地給殿下準備了禮物,王妃和世子也給趙王妃及小王爺準備了禮物。”

禮物親兵已經收下了,大成慶將一份禮單放在桌上,李慶安看了看,都是金玉寶貝一類,他笑道:“多謝你們郡王和王妃世子,禮物我收下!”

李慶安又對新羅國特使金良相淡淡道:“聽說新王登基,為何不遣使來大唐?”

新羅和渤海一樣,也是大唐的屬國,新羅國同時也是大唐的雞林州都督府,新羅王出任雞林州都督,向唐朝進貢,接受唐王朝冊封,舊王去世,新王登基,新羅沒有及時向唐王朝遣使,這讓唐廷和李慶安都有些不滿。

金良相慌忙解釋道:“新王年幼,由太後攝政,國中有貴族不服氣,在南方叛亂,我們剛剛平息了叛亂,所以太後便派我來出使大唐,一是向大唐求救,同時也是正式向大唐請求冊封新王。”

李慶安點點頭,國內叛亂,這個理由他勉強可以接受,他又轉頭問大成慶,“安祿山的境況如何了?”

說到了正事,大成慶的表情有些緊張起來,他挺直身子,從隨身攜帶的行李中取出一幅地圖,攤開在桌上,“殿下,目前安祿山的軍隊集結在營州柳城,從我們了解的情況,安祿山尚有七萬殘軍,但他又在營州和安東都護府進行招兵買馬,據說他要招足十萬軍隊,契丹出兵七萬,奚出兵三萬,一共二十萬大軍,最遲秋天,他們就將對渤海發動全面進攻,我們渤海國只有八萬軍隊,加上新羅七萬,也一共只有十五萬軍隊,而且論武器裝備,我們比不過安祿山的燕軍,論騎兵兇猛,我們也遠不如契丹和奚,這場戰役,我們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我們失敗,就將是渤海滅國,所以渤海上下懇求大唐出兵,支援我們。”

旁邊新羅使者金良相也懇求道:“新羅自百年前便依附於大唐,是大唐的屬國,百年來恭敬宗主,進貢不斷,望大唐能在新羅生死存亡之際,援手相助,新羅必將感銘肺腑,永為臣服!”

李慶安沉思了片刻,便對大成慶道:“在去年,渤海王大欽茂曾秘密來長安,我和他簽署了一份互助備忘錄,當時渤海王也簽字了,但他說需要本國朝廷通過後,才形成正式國之契約,我不知道這份備忘錄他考慮得怎麽樣了,有沒有成為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