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子儀進京(第2/3頁)

裴旻今天正好請假半日沒有上朝,他有些感恙,這幾天頭腦一直昏昏沉沉,今天是實在支持不住了,便請假在家休息,本來是打算休息一天,但上午他臨時得到消息,下午政事堂要討論四匭的正式運作,所以只能在家休息半日。

可就是這半日,還偏偏遇到了郭子儀進京來拜訪他,盡管身體不適,但裴旻還是強打精神在府上的貴客廳接見了郭子儀。

郭子儀一進客廳便抱拳歉然道:“卑職不知右相國身體不適,魯莽前來打擾,請相國恕罪!”

裴旻笑著擺了擺手道:“老將軍不必歉疚,我是個閑不住的人,就算在家也休息不了,要麽是寫奏折,要麽是想著朝中之事,總之,沒有自己私人的時間,老將軍沒有打擾我,來!請坐下。”

裴旻請郭子儀坐了下來,一名侍女給他們上了茶,裴旻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微微笑道:“我想先問一下朔方軍的給養問題,老將軍真的不需要朝廷供糧嗎?”

“這也是我這次進京想和政事堂商議的事情。”

郭子儀取出一本奏折放在桌上,推給了裴旻,道:“我這幾年不斷鼓勵將士開墾土地,已經累計有軍糧田五千頃,另外,我在九原一帶推行軍牧場,不僅是放馬,主要是養牛羊,提供將士肉食,所以十萬大軍我勉強能養得起。”

裴旻拾起奏折看了看,這是副本,正本應該是遞給了兵部,但奏折的擡頭卻是致政事堂,一般而言,節度使是向皇帝負責,當皇帝只有兩歲時,政事堂便是最高權力機構,郭子儀向政事堂匯報也無可非議,但現在除了政事堂之外,還有一個天下兵馬大元帥,這其實就是文武分家,文由政事堂管轄,武由大元帥過問。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來,作為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應該向大元帥李慶安匯報軍方的事務,而不應該是向政事堂匯報。

至於兵部,它只管軍官累功升遷和內地府兵,當內地府兵徹底敗壞後,兵部也就成了一個擺設,軍官累功升遷也是各地節度說了算,兵部不過是進行一下補登記。

裴旻不知道郭子儀的真實用意,在沒有和李慶安事先商量之前,他很謹慎,擔心自己會越權,便把奏折又還給了郭子儀,笑道:“老將軍重視屯田,減輕朝廷負擔,令人佩服,前幾天大元帥趙王殿下還告訴我,他對朔方軍的補給憂心忡忡,讓朝廷準備軍糧,想不到我們的擔心竟是多余。”

裴旻說得很含蓄,他就是在暗示郭子儀,李慶安是大元帥,他應該把李慶安的名字添在奏折上,郭子儀明白了裴旻的意思,他淡淡一笑道:“相國有些誤會了,其實軍中也有文武之分,文指後勤糧草、士兵招募、表功升遷,而武是指調兵打仗、軍隊布防,如果涉及到打仗之事,我確實應該向大元帥述職稟報,但我這次進京,一是覲見太後和新帝,其次是和政事堂商量一下物資糧草以及軍戶安置問題,所以只要向政事堂會商便可以了,暫時涉及不到大元帥的軍務。”

“原來如此,看來我是多慮了,那好吧!我會安排政事堂和老將軍會商朔方軍事宜。”

至此,裴旻已經明白了郭子儀進京的用意,他是向政事堂效忠,而保持與李慶安非敵對的關系。

……

郭子儀告辭走了,裴旻再也無心休息,他立刻起身前往大明宮中書省。

雖然政事堂實際是由李慶安推舉任命,但這並不意味著政事堂就是李慶安的私人幕僚團,事實上,政事堂依然保持著相當大的獨立性,這是漢唐乃至宋朝的傳統文官制度的特點,文人政治集團從來都不會是皇帝的附庸。

那種大臣甘為奴才的情形只能在清宮戲中才會出現,裴旻率領七百余名官員反對李亨登基,和李慶安一點關系都沒有,假如李慶安也殺子殺孫,強行登基,裴旻同樣也會率領群臣反對他。

裴旻等大臣之所以一直支持李慶安,那是因為李慶安在開疆辟土、維護國家利益方面與他們的政治觀點一致,尤其李慶安在安西限制蓄奴和限制兼並土地方面,完全符合士大夫們耕者有其田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李慶安還是防止安祿山造反的有力屏障。

正是這些種種原因綜合起來,才使李慶安得到了政事堂的擁護,但擁護不等於效忠,政事堂的相國們也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李慶安權勢滔天,就算李慶安將來登基,他們也要堅決維護君相制衡的原則。

正是基於這些考慮,裴旻也意識到郭子儀欲向政事堂效忠也並非是一件壞事,或許郭子儀的效忠能使政事堂擁有更大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