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驅狼入蜀?

五月中旬,十萬安西軍經過近兩個月的長途跋涉,終於抵達了隴右,而此時,藏身在黃河九曲的馬重英部已經得到了邏些出事的情報,他立刻率領七萬大軍從積石山突圍回邏些,李光弼料到他會有此舉,立刻率軍疾奔援助李晟部,雙方在積石山發生激戰,大戰三天三夜,在唐軍拼死攔截下,馬重英最終沒有能夠突破唐軍的攔截,損兵三萬人,黯然退回了黃河九曲,而此戰唐軍也死傷達一萬余人,是唐蕃大戰開戰以來傷亡最慘烈的一戰,正是這積石山一戰,徹底粉碎了吐蕃人最後的希望,隨著十萬安西軍主力開到隴右,吐蕃人徹底大勢已去。

清晨,黃河河面上籠罩著一層薄薄的白霧,如牛乳一般流溢在整個黃河兩岸,這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驚碎了寧靜的清晨,白霧中出現了一隊黑色的唐軍騎兵,約百余人,他們在黃河岸邊風馳電掣般奔馳,向南方疾奔而去。

在這隊騎兵中,為首大將約四十歲上下,眉骨高聳,目光深邃,他身著唐軍的明光鎧,挎刀背弓,顯得威風凜凜,他便是唐軍在河州—渭州一線的主將王思禮,奉李慶安之命趕來商議軍情。

王思禮所率領的四萬軍其實是李亨的關中軍,李亨為了表現他對唐蕃之戰的支持,便命王思禮率四萬軍前來的隴右作戰。

但王思禮從進入隴右到現在,還一次也沒有和吐蕃軍交戰過,這讓他感到一種難言的壓力和窩囊,尤其安西軍以四萬人攔截七萬人的撤退,更以死傷近四成的代價將吐蕃軍趕回了黃河九曲,這種慘烈的戰役更讓王思禮羞愧難當,他心裏很清楚,他的四萬關中軍,恐怕連兩萬吐蕃軍都抵抗不住。

所以當李亨要求王思禮立刻撤回關中,而同一時刻,李慶安的主力也抵達了隴右,命令他立刻來大營商討軍情,兩個命令同時抵達之時,王思禮依然選擇了李慶安,這不僅是因為當年李慶安曾在潼關救過他一命,而且這其中還有一種大勢的選擇,在李慶安和李亨之間,他並不看好李亨。

對於王思禮而言,作為一個軍人,實力便代表了一切。

王思禮猛抽一鞭戰馬,戰馬加快了速度,向數十裏外的唐軍大營飛馳而去。

……

中軍大帳內,李慶安已經從吐火羅勝利的喜悅中恢復了理智,此時,吐蕃已經不再是他考慮的重點,高原之國吐蕃已滅,他的目光從阿姆河掃過吐火羅,越過整個高原,最後他的目光定格在東方,那是天下的根源,大唐王朝,那裏才是他的歸宿。

多年的政治鬥爭養成了他理性而周密的思維,而多年的戰爭殺伐,又讓他血液也有了一種遊牧民族特有的狼性,讓他的心更狠更冷,此時他在考慮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在很早以前他便想到了,但那時時機還不成熟,但自從李慶安得到楊國忠的密報,李隆基已經秘密傳旨給李亨,將把南唐的帝位也同樣傳給他,這樣,李慶安所需要地時機便終於出現了。

這時,門口傳來了士兵的稟報:“稟報大將軍,王思禮將軍到來。”

“請他進來!”

李慶安立刻收起了思路,這個王思禮對他很重要,是他整盤棋局中十分重要的一顆棋子。

片刻,王思禮快步走了進來,他單膝跪下,給李慶安抱拳施禮道:“末將王思禮參見大將軍!”

李慶安連忙將他扶了起來,上下打量他一眼,笑道:“王將軍一路辛苦了。”

“末將只走了幾百裏路,何談‘辛苦’二字,倒是大將軍行軍數萬裏,從吐火羅趕到隴右,這才是辛苦。”

李慶安點了點頭,這個王思禮很會說話,他連忙笑著對王思禮道:“來!坐下說話。”

兩人坐了下來,親兵給他們上了茶,李慶安關切地問他道:“四萬弟兄的士氣怎麽樣?”

“談不上高昂,但也不低迷,大將軍應該知道,關中軍缺乏大戰的磨練,我最遺憾就是到現在還沒有打過一戰。”

“打仗機會總是有的嘛!以後王將軍很可能會和安祿山一戰。”

“是嗎?”王思禮的眼睛亮了起來,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和安祿山打一仗,當年潼關之戰,他險些全軍覆沒,那成了他一生的恥辱,要想血洗這個恥辱,就是和安祿山的軍隊再戰一次。

“應該有這個機會,安祿山現在在幽州建立了偽唐,自封為中書相國,他實際上已經造反,之所以他現在還沒有大規模南下,是因為他兵力不足,還在大規模招兵買馬,一旦兵力足夠,他必然會大舉南下,借口討伐李亨而進軍關中。”

王思禮默默地點了點頭,他相信李慶安說的是真的,實情也確實如此,這時,李慶安又道:“但也有可能你沒有機會和安祿山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