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

吐蕃博東城,也就是後世的日喀則地區,說是城,實際上只是一個部落集中地,這裏距離吐蕃都城邏些城約五百裏,海拔較低,一馬平川,如玉帶般的臧河(雅魯藏布江)橫穿而過,隨處可見大片純凈如藍寶石般的湖泊,河湖兩岸大多是高原草甸,牛羊成群、土地肥沃,草甸中伴雜著一片片青稞麥田,這裏也是吐蕃地區最重要的糧食產地。

河兩岸部落眾多,在一座由泥土夯成的圍城之中,占地廣闊,城內營帳一座接著一座,戒備異常森嚴,幾座高聳的崗哨之上,幾名唐軍正來回巡邏,這裏便是遠征唐軍的臨時駐地,八千唐軍便駐紮在此。

封常清率八千唐軍從天竺經泥婆羅進入了吐蕃,經過了近一個月的艱難跋涉,大軍抵達了吐蕃博東城,這時的吐蕃軍三十萬主力幾乎全部離開了本土高原,所剩不到兩萬軍隊都集中在邏些城一帶,而其他部落和小城,要麽是老弱婦孺,要麽是普通牧民,再沒有其他軍隊。

唐軍的從天而降使吐蕃各個部落一片驚慌,老弱婦孺紛紛逃離了家園,一些男子臨時組織起來和唐軍對抗,但因實力懸殊和各自作戰,吐蕃臨時軍一戰即潰,死傷慘重。

唐軍一路橫掃,行至了博東地界,此時唐軍經過一個月的高原跋涉和作戰,也十分疲憊了,封常清見這一帶土地肥沃,補給充足,他便下令唐軍就地駐紮休整,等待斥候的消息。

這天下午,唐軍大帳內,封常清正在接待一名特殊的客人,這名客人叫做摩臧智,是吐蕃甲普寺的主持,他之所以特殊,是因為他也是一名隴右漢人,二十歲時被吐蕃軍擄到吐蕃為奴,三年後因思念故鄉而逃亡,險些喪命,被甲普寺喇嘛所救,從此出家為僧,後來他又赴桑耶寺拜密宗紅教開山祖師蓮花生為師,潛心學習密宗佛法,三十年過去了,他因佛法深厚,贏得了無數的信徒,成為了一代密宗宗師。

這次唐軍突然從泥婆羅殺來,使吐蕃民眾驚恐萬分,紛紛逃到各大寺院避難,甲普寺也收容了上萬難民,為了挽救吐蕃人的災難,摩臧智便挺身而出,親自來拜訪封常清。

封常清生平最親近的祖父也是一名佛教信徒,受祖父的影響,封常清對佛教徒向來禮讓三分,摩臧智的到來,也使他格外敬重。

兩人寒暄幾句,封常清聽說摩臧智也曾是漢人,便好奇地問道:“大師是哪裏人?”

摩臧智盡管在吐蕃多年,但漢語也並沒有完全忘記,他雙手合掌,微微笑道:“回封將軍的話,老僧祖籍河東蒲州人,從小隨父親西遷隴右,二十歲時被擄吐蕃,一晃便三十三年過去了。”

“呵呵!真是巧了,我也是河東蒲州人,我是蒲州猗氏縣人,大師呢?”

“我是解縣人。”

想不到封常清竟是自己的同鄉,摩臧智心中生出一份希望,他便誠懇地央求道:“唐蕃兩國向來是甥舅之國,吐蕃受唐朝影響極深,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後西嫁吐蕃,給吐蕃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友誼,雖然這幾十年唐蕃之間關系惡化,但這是吐蕃上層所為,和吐蕃黎民無關,望封將軍慈悲為懷,放過這些普通的民眾,佛祖也會感激於你。”

封常清的臉色漸漸陰沉下來,不悅道:“我想問大師一句,假如我大唐民眾被吐蕃騎兵追殺,大師可會赴吐蕃軍營勸阻吐蕃將領?”

摩臧智嘆息一聲道:“河隴邊境的大唐民眾深受兵災之苦,我何嘗不知,我本人就是被吐蕃人擄掠而來,當牛做馬,永世為奴,我也勸過前贊普赤祖德贊善待唐人,雖然沒有什麽效果,但我本人卻一心救難,在我甲普寺的三千僧眾中,至少有三百余名漢人奴隸被我渡為佛陀,我的漢人信徒更是數以萬計,如果有可能,我會收容更多遭遇不幸漢人。”

封常清臉色稍稍緩和了一點,便道:“大師心懷慈悲,一心普渡眾生,令人敬佩,唐軍也並非屠夫,但現在唐蕃兩國處於交戰狀態,刀槍無眼,再說吐蕃人本身就是全民皆兵,我也難分軍民,普通民眾被波及自然在所難免,如果大師想救普通民眾,那應該去邏些,勸吐蕃重臣早日投降,這樣,普通民眾自然就不會再受兵災之苦。”

摩臧智不由苦笑了一聲,道:“將軍有所不知,我正是從邏些而來,雖然沒有見到重臣,但我的幾名信徒告訴我,吐蕃人內部也有分歧,有戰有和,雙方爭執不下,如果將軍能聯絡上願和解一派,說不定雙方便能達成和解意向。”

這次封常清進軍吐蕃,事先得到了李慶安的指示,要麽將吐蕃人滅族殺光,徹底消滅高原隱患,要麽就是解除吐蕃人的軍隊,消滅苯教,改由佛教立國,活佛變成吐蕃人的領袖,而不再是贊普,唐軍則常駐邏些,使吐蕃徹底淪為大唐的附屬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