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迎戰安賊(上)(第3/4頁)

李慶安喝了一口茶,緩緩道:“萬戶不萬戶,我倒並不在意,我畢生的理想就是修身治國平天下,論將職我已經做到了安西節度使,擊敗大食,開辟大唐疆土何止千萬,可謂百戰平天下,可是我卻從來沒有在朝廷做過相國,無治國之功,空有中書門下平章事之銜,卻從未進過政事堂一天,而楊國忠碌碌之才,卻竊居右相多年,李慶安不才,願毛遂自薦,取代楊國忠。”

裴旻愣住了,他沒想到李慶安的條件竟然是當右相,半晌,他遲疑著問道:“那安西呢?”

李慶安一笑,“當年李林甫不是一樣兼任安西節度使嗎?”

“這……”

裴旻沉吟一下,便道:“賢侄,此事事關重大,我無權答應你,我會立刻回去,向聖上稟報。”

他站起身,拱手道:“那我先走了。”

李慶安也站起身,道:“兵貴神速,戰機不可輕失,我可以先出兵迎戰安祿山,以示我的誠意,請舅父轉告聖上,我若為右相,三年內,我替他蕩平天下割據諸侯,還大唐一個朗朗青天,然後我會回歸安西,我和他將以西黃河為界,各理江山。”

裴旻書生意氣,聽得心神激蕩,大聲道:“好!我一定說服聖上,告辭了!”

李慶安施禮微微一笑,“舅父請一路保重!”

……

兩天後,李慶安的八萬安西大軍整兵完畢,一萬先鋒軍在大將田珍和吳庸的率領下,分兵兩路,一北一南,向原州的蕭關縣和平高縣進發。

這次安祿山渡黃河西征共有九萬大軍,以大將史思明為先鋒,他親自統帥大軍,而潼關那邊,由他的兒子安慶緒和大將蔡希德繼續進攻,但兵力只有三萬,主要兵力都集中到了渡河西征大軍上。

安祿山是從延州渡河,渡河後休整了三天,隨即向西進發,此時安祿山大軍已經在慶州懷安縣一帶,再經慶州、寧州和涇州進入關中地區,其間需要約五天的時間,但安祿山非常謹慎,他並不急於進京,而是派人進京和他在長安的心腹劉駱谷等人聯系,了解長安的時局發展,然後再尋找機會進京。

但安祿山進入慶州沒多久,便聽說了李慶安大軍在會州渡河的消息,這個消息令他格外緊張,他沒有想到李慶安竟然已經從安西過來,安西軍既然渡過黃河,那麽兩軍都將從關內道進入關中,狹路相逢,一場惡戰是不可避免了。

如果說大唐還有令他重視的對手,那便是李慶安的安西軍了,他和安西軍打過多年的交道,當年李慶安以一個校尉的身份進京,剛封中郎將沒幾天,便迫使自己打斷了兒子安慶緒的腿,又在虢國夫人的壽宴中以壺箭大敗史思明,這兩件事令他記憶深刻,他當時便意識到,李慶安將來絕非池中之物,但他絕對沒有想到,李慶安最後竟成為了安西節度使,還是建成太子之後,爵封趙王,統領近三十萬安西軍。

如果安祿山知道將來有一天李慶安會成為他的強勁對手,那他當年一定會不擇手段殺死李慶安,絕不會給他機會。

時光不可能倒流,安祿山悔之不及,只能強打精神,準備和李慶安的安西軍決一勝負,這其實也是他心中所盼,若他能一戰擊敗安西軍,那天下他還會懼怕誰,他將橫掃天下,一腳踢開李氏宗族,將由他安祿山登基稱帝,建立大燕王朝,這是他做了近十年的夢,這個夢能否實現,就由這次和安西軍的一戰來決定。

安祿山的大軍駐紮懷安縣,由於安西軍的到來,他沒有繼續南下,而是準備以逸待勞,在慶州和安西決一死戰。

安祿山站在站在懷安的城墻上,眯縫著小眼睛眺望四周的地形,這一帶是丘陵地帶,隨處可見低緩的丘陵,前方數裏外便是白馬川水,河水寬約五丈,隱隱可見一座橋梁溝通東西兩岸,此時正值初夏,天氣炎熱,河面上籠罩著一層霧氣。

安祿山眉頭一皺,手一指道:“派人去把那座橋梁拆了,看著讓人刺眼。”

這時,他身邊的大將田乾真小心翼翼向他建議道:“大帥,屬下認為此地並不是和李慶安決戰的好地方。”

“為何?”安祿山瞥了他一眼問道。

“因為屬下覺得此地地形不利,既無雄城廣廓用以拒敵,又無險峻山勢作為依憑,只有小縣城一座,而且不是去長安的必經之路,大帥在此拒守,雖然是以逸待勞,可如果李慶安並不來此地,而是在南方入關中的必經之道等候我們,大帥去還是不去?”

田乾真是安祿山手下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大才,他看出安祿山是有點懼怕李慶安,在李慶安的影子都沒見到之時,便派人去拆橋,這就暴露出了他內心的膽怯,所以他不敢南下,只敢據守這座小縣,就是為了離黃河更近一點,便於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