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2/3頁)

……

老將郭子儀的趕到,使得青剛嶺大營內形勢急轉,郭子儀以他在隴右軍中的強大人脈,贏得了隴右大將楊景暉和王難得的支持,使四萬隴右軍轉而向儲君李豫效忠。

但榮王李琬也成功地奪回了河東軍軍權,在一片混亂中,他和楊國忠率河東軍向東南撤了二十裏,與青剛嶺大營抗衡。

而這時,李亨出現在了軍營,他接管了對重病中的李隆基的照顧,並派陳希烈火速回京,向朝中大臣宣布李隆基陷入昏迷這個重大消息。

就在李亨在軍營現身的同一時刻,武賢儀的兩個兒子李璿和李璥也趕到了,他們合兵一處,約二萬人,駐紮在青剛嶺以西,與榮王李琬的軍隊遙相呼應,兩支軍隊一東一西,一起向李亨施壓,命他交出李隆基,三方陷入了僵持之中。

……

李慶安率三千鐵騎在會州渡過了黃河,晝夜不停地向東疾奔,他們從制勝關穿過六盤山進入了涇州,關中空虛,他們一路暢通無阻,兩天後,三千騎兵抵達了渭河北岸,經過數日的高強度行軍,人馬皆已疲憊不堪,已是強弩之末,李慶安見眾軍疲勞,便下令駐兵在涇陽縣緊靠渭河的一座軍營裏。

此時,天色已黃昏,李慶安騎馬來到了渭河岸邊,他催馬沖上了一座高坡上,他矗立在高坡之上,遠方巍峨宏大的長安城已經歷歷在望,微風輕拂,長安上空的夕陽由鵝黃色漸漸變成了猩紅色,遠方,龍首原上氣勢恢宏的大明宮籠罩在一片玫瑰紅中,在紫色的天際下仿佛永恒的花朵在熠熠閃光。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李慶安喃喃自言自語,這座舉世無比的東方大城此時就在他的眼前,離他是如此之近,可他什麽時候才能真正入主這座大城呢?

這時,他的心腹將領南霽雲騎馬緩緩來到李慶安身邊,低聲道:“大將軍,卑職以為這是一個機會,關中空虛,我們安西軍有雄兵數十萬,只需五萬人,便完全可以控制關中。”

李慶安卻搖了搖頭,淡淡一笑道:“南八,這不是機會,而是一個陷阱,我若此時進駐長安,那我就和當年的董卓一樣,遲早會身敗名裂,死於非命。”

“可是大將軍,此時並非漢末,大將軍也非董卓,安祿山才是,卑職認為這是千載難逢之機,大將軍若白白放過它,真是可惜了。”

“從安西調五萬軍過來,一來一去,至少也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期間會發生什麽事情,你想過嗎?”

李慶安回頭看了一眼南霽雲,見他一臉遺憾,便指著渭河中的一條貨船道:“你看那艘船,雖然它本身結實堅固,可如果沒有河水運載,沒有風帆引力,沒有船員操作,它怎麽可能逆水行舟,在我看來,河水就是天時,如同身世背景,雖然我是建成之後,但畢竟不是正統,要想得到朝野和輿論支持,這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做到;而風帆則是地利,這就儼如出兵的時機,你說因為現在關中空虛,我們就可以出兵,其實不然,得了關中又如何,頂多只是一個關中王,而且還背一個造反的名聲,當年曹操之所以能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是因為他抓住了時機,漢獻帝被董卓所迫,曹操是去救駕,所以他才得到了天下人認可,而我算什麽?最多只能是董卓,讓安祿山成了曹操,號令天下,帶領十八諸侯來攻打長安麽?”

說到這,李慶安見南霽雲沉思不語,便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道:“關鍵還有安西將士,他們就像船工,是否能同心協力,是否會全力支持我,你是我的心腹,你當然會支持,但並不是每一個安西軍將士都願意擁立我,我還需要時間,才能完全控制住安西軍,如果我操之過急,一旦內部有了分歧,就極容易被人所分化,從內部被人攻破,再想爬起來可就難了。”

南霽雲默默點了點頭,良久,他也笑道:“我明白大將軍的意思了,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以大將軍現在的聲望,做個安西王是沒有問題,可要想取長安而代之,確實還不到時候,是我考慮問題太簡單了,不過卑職還是有點不明白,大將軍為何要帶三千人趕來長安?”

“很簡單,你忘記我也是相國之一嗎?”

李慶安微微一笑道:“新舊皇帝換位之際,我焉能置身度外,不過今天晚上,我要先去見一個人。”

……

夜幕悄悄籠罩了關中大地,一輪明月升起,明月掛在中天,雖然只有半邊,離團圓還遠,但它一樣地把柔和清澈的光輝灑遍了人間,山峰、竹木、田野、廟宇、籬笆和草垛,通通蒙在一望無際的潔白朦朧的輕紗薄綃裏,顯得飄渺、神秘而綺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