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

發生在政事堂的刺殺案終於使李慶安下定了最後的決心,他已經意識到,河中的矛盾漸漸成了一道死結,盡管他不想用武力來解決什葉派穆斯林的暴亂,但除此之外,他已很難找到平息河中動蕩的快速辦法,如果再不平息河中的動亂,一旦什葉派被組織起來,爆發大規模的起義,河中將會在唐和大食之間易手。

為了最大程度地不使用武力,李慶安決定親赴河中,去解決河中地區的危機,就在刺殺案的第二天,他便疾速趕往河中,一千騎兵在遼闊的平原和山地之間疾駛,這是一次高速度的行軍,每名騎兵配備了三匹優良的大宛戰馬,日以繼夜地向西奔馳,四天後,騎兵隊抵達了寧遠國都城渴塞城,在那裏換了戰馬繼續疾駛,八天後,騎兵隊抵達了俱戰提,在那裏渡過了真珠河,終於在第十一天的中午,一千騎兵護衛著李慶安抵達了撒馬爾罕,這次行軍是一次體力和意志的考驗,一千騎兵沿途換了一萬匹戰馬,只在俱戰提睡了完整的一夜,用了十一天時間便跑完了需要二十天才能跑完的路程。

騎兵們已經筋疲力竭,到了撒馬爾罕城外的大營內,他們倒地便呼呼大睡,李慶安也同樣地疲憊不堪了,但河中嚴峻的局勢令他難以入眠,不僅撒馬爾罕戒嚴,其余各國的各大城市都出現了什葉派穆斯林集會的跡象,唐軍不得不實行全面戒嚴。

尤其是撒馬爾罕,長時間的戒嚴給城內的居民帶來了嚴重的生活困難,物價飛漲,許多人家糧食斷絕,一貧如洗,為了有飯吃,許多人甚至故意違反禁令而被抓,糧食危機使祆教徒也開始不滿,為了緩和危機,白孝德不得不放松戒嚴,從一個時辰的自由時間,放寬到了兩個時辰,就是這樣,城內糧食的不足,還是不斷引發騷亂,唐軍不得不在街頭賑粥,李慶安便是在這樣的局勢下趕到了撒馬爾罕。

沒有時間休息,李慶安立刻召見了白孝德和羅啟明,詢問城中的情況,白孝德已經有些焦頭爛額了,李慶安的到來使他長長松了一口氣,這就意味著河中局勢將出現了轉機,很多重大的決定並不是他白孝德能拍板敲定,必須要李慶安來決定。

“稟報大將軍,撒馬爾罕的戒嚴已經不能再繼續下去,糧食的價格比戒嚴前漲了十倍,大戶人家或許還能勉強支撐,但普通平民人家都因糧價而變得赤貧,臨時關押的人犯已經超過五千人,撒馬爾罕居民對唐軍的不滿越來越嚴重,昨天下午,一百多名祆教徒沖擊官衙,羅使君也受了傷。”

李慶安回頭向羅啟明望去,他見羅啟明進來時戴了一頂帽子,便覺得有些奇怪,現在他大概猜到原因了。

“羅使君,你的傷勢如何?”

羅啟明也是三天前快馬加鞭趕回撒馬爾罕,昨天下午,官衙門口的粥棚發生了沖突,使他也不幸受了輕傷,他摘下帽子,額頭上出現了一塊傷疤,便苦笑一聲道:“被一塊流石砸中前額,流了點血,傷勢不是很重。”

李慶安點點頭對白孝德道:“我已經下令從俱戰提火速運二十萬石糧食來河中,估計幾天後便會陸續運到,你現在先盡庫存發放糧食,另外,把撒馬爾罕的戒嚴改成宵禁,允許居民白天正常生活,天黑後嚴禁出門,其他城市依舊戒嚴,不得放松,現在立刻去執行。”

“是!”

白孝德答應一聲,轉身去了,李慶安這才問羅啟明道:“聯席會議的情況怎麽樣?”

羅啟明搖搖頭道:“聯席會議現在已經形同虛設,每次開會就會發生激烈爭吵,他們明顯分成了兩派,康、安、史三大國為一派,石國和其他小國是另一派,他們互相不服,使任何討論都難以成為決策,我前天已經派人去通知所有國王,要求開會解決目前局勢,另外,我還有一件事要匯報。”

“你說!”

羅啟明低聲道:“康國王宮中有侍衛偷偷向我稟報,說康國國王稍芬和大食有勾結,大食使者已經來了三次,另外,安國正王和史國正王目前都在撒馬爾罕,我懷疑他們在密謀造反之事。”

河中地區國王和大食有勾結,這在李慶安的意料之中,面對河中的亂局,大食無動於衷才是令人奇怪之事,他們必然會抓住這個機會擴大亂局,可以肯定,河中的亂局和大食有著密切的關系。

李慶安也心中有數,大食出兵河中已是必然,關鍵是他們出兵的時機,現在布哈拉雖大亂,但動亂還沒有在河中各國全線爆發,它們暫時被唐軍的戒嚴強行壓住,一旦出現任何情況,比如撒馬爾罕的糧食危機,就會立刻成為大規模動亂的導火線,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及時趕到河中,是完全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