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解決災情(第2/3頁)

李林甫這個方案一出,不僅李隆基認可,幾個重臣也一起贊同,陳希烈道:“陛下,這是一箭三雕之計,臣深為贊同。”

儲君李豫也欣然道:“臣孫也贊同,但需多派人手在沿途幫忙,多送草藥,防止災民斃命中途。”

對於李隆基,最關鍵是不能影響到他的隴右戰役,只要保證這個前提,他什麽都好說,這樣也好,把災民遣送走,也省得讓他心煩。

“李相國的方案朕準了,另外,李慶安所請調國子監學生和各地官員赴安西一事,也一並辦理,可命國子監學生沿途照顧災民,也算給他們一個鍛煉的機會,還有安西軍赴河西迎接移民地請求,朕也批準了。”

李林甫趁熱打鐵,急忙道:“這兩個方案的前提都是要先穩住災民,懇請陛下答應,緊急調平準署的糧食賑濟災民,防止事態嚴重。”

“準奏!”

眾臣慢慢退下去了,李隆基卻叫住楊國忠。

待大臣們走盡,李隆基才問他道:“朕聽說你侄兒楊旺昨夜被人害了,這是怎麽回事?”

昨天晚上,鴻臚寺典客署署令楊旺去鹹陽一家有名的兵器作坊辦私事,回來時遇到了一群年輕力壯的饑民,他出言不遜,被憤怒的饑民們拖下馬打死,至今兇手無從追尋。

楊铦聽說兒子被殺,一病臥床不起,楊家上下憤怒異常,紛紛給楊國忠施壓,命他查出兇手償命。

楊國忠反復詢問逃回來的楊旺的隨從,只說是一群衣衫襤褸的年輕災民,個個身材魁梧,在攔路搶劫過往行人,正好被楊旺碰到了,可那群災民長什麽樣子,隨從根本就沒看清楚,至於楊旺去鹹陽刀劍鋪做什麽,隨從們也茫然不知。

這件事讓楊國忠頭痛不已,其實他也不想管此事,最近事情多如牛毛,他哪有時間過問這件無頭案,只是迫於家族的壓力,他不得不查。

“陛下,楊署令在城外遇到了災民,發生了肢體沖突,不幸被災民傷了性命,城外災民有二十萬人,臣也無從著手調查。”

楊國忠不敢多說此事,楊旺去做什麽私事原因還沒有查明,只聽說楊旺這兩天和大食人接觸頗密切,好像還得了大食人的金子,雖然楊旺是典客署,和大食人接觸是他的職責,但楊國忠卻從黃金一事覺得裏面恐怕另有隱情,他擔心一旦事情鬧大,結果查出對楊家不利的事情,那可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他盡量低調處理此事,甚至不敢告訴貴妃,不過李隆基從哪裏得到這個消息,卻讓他有些疑惑。

李隆基也只是隨口問問,他留下楊國忠意不在此,他嘆了一口氣,便轉換了話題,“河東災民一事讓朕心中很亂,也讓長安人矚目,把這件事解決好了,是一件很得民心之事,鮮於仲通雖然是京兆尹,但朕擔心他不熟悉長安情況,壓不住局勢,李相國的身體看來真不行了,朕不忍他勞累,所以朕想讓你來全權負責此事,就按照李相國的方案,幹幹凈凈地將災民送走,另外你是吏部尚書,調配官員也是你的事情,這件事事關重大,朕不希望你把個人恩怨帶進來,你明白嗎?”

楊國忠明白李隆基的意思,要把李林甫的功勞奪過來,爭取民心,建立威信,同時不準他刻意刁難安西調官員一事,楊國忠心知肚明,這就是他要接替李林甫的先兆了。

楊國忠大喜,連忙躬身道:“臣遵旨!”

……

興慶宮的決策最終給了難民們一線生機,中午前,大量的官員和雜役在朱雀大街上搭起了數十個粥棚,同時長安和京兆府各縣都紛紛搭起帳篷,架鍋熬粥,難民們激憤的心情終於平息下來,軍隊也撤回了駐地,只留下金吾衛的數千士兵負責維持秩序。

很快,一些長安富戶也開始跟隨官府賑粥,江淮將調百萬糧食進京的消息也傳遍了大街小巷,長安幾乎失控的局勢終於穩定下來了,上午剛剛漲了三十文錢的米價迅速回落,各個坊門也陸陸續續開放,長安民眾的生活逐漸恢復了正常。

中午剛過,李慶安的車隊從紛亂的明德門中駛進了長安城,馬車行進速度異常緩慢,四周擠滿了得到賑災,出城尋找家人的難民,馬車裏,李慶安正在考慮安西的各種安排,他首先將面臨移民的大量到來,按照原計劃,今年的這批移民將全部遷移到碎葉,可先在金滿縣附近休養兩個月,再去碎葉,將在碎葉一帶建立五個縣,他已經命伊吾軍兵馬使楊再成率軍下河西走廊,沿途保護移民,防止被羌胡所擾。

對於安西來說,要命的問題同樣是糧食,軍糧、民糧,還要發動對吐蕃戰爭,以及攻打吐火羅的準備,以安西現在的資源,就算征用牧民的牛羊,也無法支撐這麽多的大行動,他必須要先解決了糧食問題,才能發動吐火羅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