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3/4頁)

聽說高力士有意回鄉,李慶安不由有些傷感,道:“高翁若走,我在朝中就真的無人了。”

高力士微微一笑,“想當年我初見你時,你不過是個校尉,替我打馬球,可如今你已經升為郡王,還有什麽可擔心的,你完全可以像安祿山一樣,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再說你還有王珙為盟友,怎麽能說朝中無人?”

說到安祿山,李慶安一下子被提醒了,他緩緩問道:“我在安西聽到一種說法,說安祿山有反意,不知是否屬實?”

這是李慶安最關心的事情,現在歷史的細節已經更改了很多,安史之亂還能像從前一樣爆發嗎?據他從河北得到的情報,安祿山已經完全掌握了河北的軍政大權,鑄幣屯糧,還有說法是他的兵力已不止範陽和盧龍的額定兵員,他至少私自招募了四萬人馬,如果從大唐的社會走勢來看,叛亂總是在民不聊生、民怨沸騰到頂點時爆發,而現在的大唐社會正符合叛亂發生的前夜。

李慶安的問題讓高力士有些為難,他不知道該怎麽回答,其實不僅是李慶安,朝野中很多人都有這個懷疑,關鍵是安祿山掌控範陽已近二十年了,如果按照大唐節度使的輪換制度,他最多呆五年便該換地方了,可是不知為什麽,安祿山卻能在範陽呆這麽長時間,他還記得當年張九齡曾經對聖上提過這個問題,而聖上的答復是,‘非安祿山不能壓制契丹。’

或許這就是一條理由,聖上可以懷疑王忠嗣有造反之嫌,卻從不懷疑安祿山、哥舒翰這些胡人,或許在他認為,造反只有漢人才會為之,這也是理由之二,還有安祿山善於投李隆基所好,善於表現忠心,善於巴結權勢全盛時的李林甫,當然,他也善於討好自己。

種種原因,使安祿山的位置穩若磐石,甚至連監軍都懶得派了,相反,李隆基不僅派監軍去安西,甚至還派親王去坐鎮,就因為李慶安是漢人的緣故。

“七郎,安祿山會不會造反,我確實不知道,盡管現在也有一些流言,但都沒有確切證據,不過,大唐邊軍太重,而中原府兵空虛,這確實很大的危險,大唐四面皆敵,不可不屯重兵防禦,而從前的中原府兵又喪失殆盡,可朝廷又沒有這麽大的財力募兵充實中原,說到底還是土地兼並太狠的原因。”

“那聖上以為安祿山會造反嗎?”

高力士笑了,“聖上若懷疑他,早就把他調回長安了,七郎,聖上相信他,可遠遠超過相信你啊!”

李慶安默默地點了點頭,欠身道:“若高翁沒什麽事,我就回去了。”

“去吧!我叫你來,就是想告訴你,我已決定告老還鄉,不想再過問朝中之事了。”

高力士站了起來,笑道:“明天的早朝或許是我最後一次上早朝了,我入宮五十年,也曾權傾一時,得意如此,也不枉我人生一場,七郎,明天,我祝你再上一步。”

……

次日,天還沒有亮,轟隆隆的鼓聲便敲響了,坊門開啟,散居在各坊中的朝臣紛紛出門,頂著夜色向大明宮進發,一路上都是燈籠的世界,高品重臣則乘坐馬車,而低級官員則騎馬前行,一路上車輪聲轔轔,馬蹄聲敲打著地面,這是天寶十一年繼新年大朝後的第一次朝會,規模為大朝,在京七品以上官員都必須要參加。

高力士和他兒子已經共乘一輛馬車走了,他是以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的身份參加朝會,李隆基身邊已經不再需要他。

李慶安的馬車也已停在門口,馬車便是哥舒翰送他那輛,昨晚他便直接乘坐歸來,馬車旁百名親衛左右護衛著,李慶安改乘馬車,對他們來說也是減輕了很大的壓力。

舞衣住在獨孤府,不在這裏,如詩如畫姐妹將李慶安送出了大門,“你們今天去獨孤府幫忙吧!我晚上可能會去軍營,不回這裏了。”

他給姐妹倆交代了幾句,便上了馬車,車夫長鞭一振,馬車起步,向大明宮方向駛去,馬車異常寬大,四周覆裹了厚厚的鐵皮,不懼弓矢,一盞橘紅色的燈籠掛在車轅上,上面用黑字寫著‘安西節度李’五個字,字體遒勁,另外馬車上還插著節度使的旌節,百名親衛個個高大威武,殺氣騰騰,格外地引人矚目。

馬車內點著蠟燭,光線明亮,李慶安坐在寬闊的車廂內,細細地讀著自己的述職報告,報告早已經交上去了,李隆基為此已經決定采納他移民安西的方案,同時也決定築唐直道,縮短大唐到安西的時間,包括李琮坐鎮安西,這些今天都將正式宣布。

但李慶安還關心另一個細節,那就是從國子監和關中、隴右的各州府學中招募五百名年輕士子赴安西勸學,另外再從中原各州縣官府中挑三百名自願者赴安西任職三年,主要是負責建立州縣,安置移民,這兩條李隆基都沒有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