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北方小城(第2/4頁)

“我怎麽會沒想過?”

李慶安淡淡一笑道:“我為河南道觀察使時,土地兼並問題體會尤深,我也考慮過,要那些權貴把土地主動讓出來,比殺了他們還難,要麽就改朝換代,像隋末一樣由新興貴族推翻舊貴族,不過這種情況暫時不現實,要麽就是像大食一樣,以商立國,發展手工業和采礦業,讓失地農戶有養家糊口的收入,再就是向外擴張,讓失去農民到外面去發展,緩解國內激化的矛盾,這後兩點我認為可行,而且我也正準備這樣做,先生也看見了,這一路上茫茫無際的草原,地廣人稀,土地肥沃,還有北方無邊無際的原野和森林,不正是上蒼賜給我們漢民族的生存之地嗎?”

王昌齡愣住了,半晌他才有些結結巴巴地問道:“使君不是說只建軍鎮,不取粟特人之地嗎?”

李慶安笑了笑道:“現在暫時是這樣,我說的是以後,大唐若想在蔥嶺以西長治久安下去,只有殖民一條路,讓漢民族成為蔥嶺以西的主體,這才是治本之道。”

王昌齡低頭沉思了片刻,又道:“可是朝廷會答應嗎?”

“或許會,或許不會,關鍵是要看我們怎麽去爭取。”

說的這,李慶安想到一事,便笑著問他道:“這次我們奪取碎葉,朝廷賞錢五十萬貫,但要我們自己鑄造,他們倒是很會盤算,我想問問你,我們能鑄五十萬貫錢嗎?”

“這……”

王昌齡有些面露難色,道:“我們一年最多能鑄十萬貫錢,就算多開爐子也沒有用,主要是銅料不足。”

李慶安點了點頭,這在他的意料之中,他聽說這是楊國忠出的主意,朝廷財力不足,便只給額度,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李隆基也糊裏糊塗同意了,不過這樣也好,他便有借口自己鑄錢了。

他從懷中摸出一枚大食迪納姆銀幣給王昌齡笑道:“你看看這個。”

王昌齡接過銀幣看了看,銀幣不像唐錢那樣有孔,它是完整的圓形錢幣,前面是個人像,而背後是一座宮殿,中間有一根豎條,其實這根豎條就是阿拉伯數字的‘1’,王昌齡尚不認識。

“這就是大食錢幣嗎?”

“正是!”

李慶安點了點頭道:“你看見沒有,大食人的錢幣是用銀鑄,一個迪拉姆就相當於我們的一百文錢,十個迪拉姆就是一貫錢,聽說他們還有金幣,一個金幣相當於十個迪拉姆,攜帶方便,價值又高,這可比我們大唐的銅錢實用。”

王昌齡忽然明白過來了,“使君的意思是讓我鑄金銀錢?”

“正是!”

“可是我們沒有這麽多金銀鑄幣,再者,就算我們鑄了金銀錢,大唐國內也不能流通,鑄造它又有何用?”

“金銀的來源你不用擔心,你只管鑄錢,我在北庭城的地下室裏有一批黃金,你可以先把它鑄成金錢,我會給你錢模子,我要用於賞賜士兵,至於流通,那是將來的事情,我們一步一步來。”

王昌齡聽得一頭霧水,不明白李慶安的用意,只得默默地點了點頭。

……

次日一早,他們繼續啟程,又走了數十裏,眼看臨近中午,這時一名士兵指著遠方大喊道:“快看,怛羅斯城到了。”

眾人精神一振,向遠方望去,只見遠方出現了皚皚山影,一座小城便矗立在山影之腳,眾人頓時一片歡呼,紛紛縱馬向遠方的小城奔去。

還沒到怛羅斯城,鎮守使白孝節聞訊迎了出來,老遠便在馬上抱拳施禮道:“末將未成遠迎,望大將軍恕罪!”

李慶安微微點頭道:“你不迎接我,我倒不治你罪,你若疏於防守,用兵懈怠,那時我才會嚴懲你,你明白嗎?”

“末將明白,末將一時一刻都不敢懈怠,還在五十裏外修建了三座烽火台。”

“好!讓我看看你的防禦。”

李慶安催馬向城池而去,怛羅斯城是一座小城,周長不過五裏,僅能容兵一千,裏面有三百余戶人家,是石國北方的肯特族人,這是突厥人的一個小分支,以放牧為生,但怛羅斯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使得不少肯特人都棄牧為商,部分人北去阿蒂爾城行商,部分人則從事物資中轉和酒肆、旅店等服務業,大食人占據怛羅斯城時倒並沒有斷絕商路,而是對往來商人課以重稅,而唐軍取代大食人後,則執行李慶安的命令,來往商人一律免稅,這是因為他在北庭或者安西已經交過稅了。

唐軍的免稅政策立竿見影,嗅覺靈敏的商人們紛紛改道怛羅斯,前往利潤更加豐厚的拜占庭,而不再走大食重復受一次課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