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臨危受命(第2/4頁)

李林甫暗暗警惕起來,李隆基垂老,而東宮之位空虛,大唐極可能處於一種後繼無主的動蕩之中。

這時,門口出現一名宦官,稟報道:“陛下,李慶安已帶到!”

李隆基擺擺手,“宣他進殿!”

正如李林甫的猜測,李隆基確實已經筋疲力盡了,他自從遷回大明宮,立刻陷入了後宮嬪妃的鶯鶯燕語之中,過去的寵妃,過去的愛人,又陸續在他生活中出現了,或許是知道自己享樂的時光已經不多,他這幾個月陷入了一種對肉欲的極度渴求之中,夜夜尋歡至通宵達旦,曾經愛得癡狂的楊貴妃也因那次出宮事件,使他們之間的關系裂開了一條細細紋路,表現出來,就是他們之間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少了。

對體力和精力的無節制揮霍,使李隆基已經沒有精力應對大唐突來的兩大邊疆危機,這也是他陷入被動的原因,相國黨和張黨聯合對楊國忠的絞殺,他被迫同意了。

李林甫關於調高仙芝為劍南節度使和啟用李慶安的建議,他也接受了,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到還有更好的應對方案。

此刻李隆基手摁著額頭,正半倚在龍座上,聽見一陣腳步聲傳來,他略略擡起頭,又一次看見了李慶安那矯健的英姿,李隆基不由暗暗嘆了口氣,李慶安年輕有力的步伐使他又想到了自己作太子的時候,那時是四十年、還是三十年……他已經有些記不清了。

“臣李慶安參見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李慶安躬身施禮,鏗鏘有力的聲音在大殿上回蕩。

“愛卿免禮!”

李隆基坐直了身子,疲憊的臉上露出一絲溫和的笑意,他取過一本萬言書,這是李慶安被貶黜時給他上的萬言書,書中所有的擔憂都在萬言書中一一驗證了。

將高仙芝調離安西是不容置疑的,不是因為他在吐火羅戰役中失敗,畢竟那不完全是他的責任,但丟失碎葉卻是高仙芝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對大食的事先估計不足使他沒有及時調兵防護碎葉,導致碎葉失陷,所以高仙芝必須承擔這個責任。

但重新任命誰為新安西北庭節度使,卻引起了一番爭論,李林甫建議任命副都護封常清為安西節度使,很顯然,高仙芝是李林甫的人,他可以通過高仙芝繼續影響封常清。

而張筠則提議河東節度使張齊丘為安西節度使,但李隆基卻想到了李慶安的萬言書,他命人從書庫中將這本沾滿灰塵的萬言書找出。

‘合縱連橫,共擊大食!’

這就是李慶安這本萬言書中的精髓,上一次李隆基只是草草翻了一遍,裏面的很多內容他都忽略了,而這次他再重新反復讀這本萬言書,書中將大食定義為與大唐同樣強盛,同樣疆域萬裏的大國。

‘絕不可視同康石等胡國而輕之……’書中的一句話點透了高仙芝失敗的根源,正是這本萬言書,使李隆基力排眾議,重新啟用李慶安。

“這次愛卿出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可謂臨危受命,現在我大唐在嶺西利益喪失殆盡,親唐的寧遠國君被殺,和義公主下落不明,碎葉再次落入都摩支之手,親唐勢力盡遭屠戮,朕心痛之極,望愛卿能力挽狂瀾,一改大唐的頹勢。”

李慶安微微點頭,道:“臣在北庭時,曾委托碎葉的漢人商賈去調查大食的局勢,那時臣便知道大食內戰已近尾聲,所以臣並不贊臣對吐火羅用兵,但現在臣卻認為,形勢未必完全偏向大食一側,我們大唐還有機會。”

李慶安的最後一句話,讓六位重臣和李隆基的精神都為之一振,李隆基連忙道:“有何機會,愛卿快快講來!”

李慶安施了一禮,又向六位相國略略點頭,這才笑道:“陛下,各位相國,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要想與大食作戰,首先就是要對大食有深刻的了解,臣不僅從碎葉商人那裏打探,甚至還派參軍裴瑜,也就是裴相國的長孫以商人的身份深入大食,以了解大食的政治、宗教、地理等等詳細情報,具臣所知,大食內戰時,起義一方有三大勢力參戰,什葉派、呼羅珊人、阿拔斯人,在起義之初,眾人都一致同意由什葉派首領沙裏克出任新哈裏發,但最後卻是阿拔斯首領艾布·阿拔斯奪取了哈裏發之位,所以什葉派和阿拔斯之間已經埋下了內戰的種子,他們之間的內戰何時爆發,臣不知道,但這是一個機會,什葉派的主要勢力範圍在河中地區,一旦內戰爆發,阿拔斯將無暇顧及碎葉,這就是我們重奪碎葉的機會。”

李慶安的一番話,聽得所有人都面面相視,李隆基緩緩點頭,這才是他想用的人,透徹了解大食的國情,這時,李林甫問道:“李使君,如果你所說的黑衣大食內訌已經平息了,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