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鴻門宴會(第3/4頁)

二萬人中挑兩千人,而且個個是肌肉發達、能吃苦耐勞的漕工,這兩千人挑選得非常順利,年紀不超過三十歲,身高在七尺左右,能舉起一百斤的石鎖,最後這個標準不得不調到一百三十斤,中午時分,兩千人便招募齊全了。

李慶安把這二千人分為四個營,派自己親衛二百人去統帥他們,李慶安又給他們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賑災志願營。

這兩千名賑災志願者接受的第一個任務,便是看管好其余落選的近二萬漕工,不準他們鬧事,這近兩萬人得讓他們回家去,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黃昏時的一場宴會了。

……

汴州城南市門口的倚松樓是全城最大、档次最高的酒肆,嚴重的旱災也波及到了這個酒樓的生意,平時生意都冷冷清清,但今天晚上倚松樓卻格外熱鬧,剛剛抵達汴州的河南道觀察使李慶安包下了整個酒樓,宴請汴州地方官以及一些地方名望賢士,共商抗旱大計。

接到請帖的有一百多人,太守、長史、司馬、各曹參軍,縣令、縣丞、縣尉、主簿等等各級官員二十余人,然後便是開封縣及陳留縣的大戶豪門八十余人,這些大戶豪門有的是退仕官員,有的是商人大賈,有的是地主老財,他們大多有勛官在身。

勛官就相當於今天的三八紅旗手,五一勞模之類,也有品階,比如正二品的上柱國,從二品的柱國等,主要是為了表彰普通民眾對國家做出的貢獻,比如納糧多、辦學、為國打仗等等,這是一種榮譽,但中唐後勛官開始泛濫,安史之亂後,朝廷大量征集民夫,又無錢打賞,便用勛官來湊數,有人捐錢得了個正四品的上輕車都尉,高興得手舞足蹈,他也是正四品的官員了,不料給他趕車的馬車夫苦笑道:“這位爺,我還是個上柱國呢!”

話扯遠了,先回來,這些名望賢達聽說觀察使請自己吃飯,一個個格外重視,從中午便開始準備了,上好的綢緞袍子換了一件又一件,梳洗得幹幹凈凈,帶上紗帽,腳蹬軟底烏靴,腰上再束一條革帶,但也有人隱隱覺得不妙,共商抗旱大計,不會是讓他們出錢吧!

離開宴時間還一個時辰,便有性急的人坐馬車來了,酒宴設在二樓,主人未來之前,暫時還不能上去,大家便在一樓的大廳裏喝茶聊天。

“這位李使君是何許人物?有什麽背景?”一名不太關心時事的大商人問道。

他的無知立刻招來了一片鄙夷的目光。

“姬兄,你也未必太無知了吧!李慶安都不知道嗎?北庭節度使,這次太子黨清洗的第一人。”

“哦!莫非是那個馬球打得極好的安西李神箭?”

“就是他!本來被貶到柳州,又搖身一晃來做河南道觀察使了。”

……

“喂!喂!有傳聞說貴妃娘娘看上了這個李慶安,是真的嗎?”

“噓!小聲點,這可不能亂說。”

……

“趙兄,你說今晚李慶安會不會讓我們交錢?”

“誰知道呢?估計是得出點血了。”

……

眾人議論紛紛,在一樓的一間雅室裏,太守吳清正在和汴宋船行的大東主徐閔之,以及陳留四海船行的大東主陶貴商量著漕工之事。

徐閔之約六十歲,是個幹瘦的小老頭,他是漕運世家,家資巨貫,他長得雖幹幹癟癟,卻娶了十八房小妾,在他占地百畝的大宅中修了十八花館,每館住一名小妾,是汴州有名的風流韻事。

此刻他憂心忡忡道:“吳太守,事情恐怕不妙,那李慶安今天在漕工中招募了二千人,說是賑災民團,我很擔心漕工施壓不成,反而會被他控制住。”

吳清的臉色十分陰沉,他哼了一聲道:“你們真沒用,連自己的雇工都控制不住嗎?”

旁邊長著肥頭大耳的陶貴苦笑一聲道:“現在怎麽控制,水位這麽低,根本就無法行船,沒有活幹,可家家戶戶都要吃飯,我們又不可能養閑漢,這李慶安給錢給糧,漕工自然就跟著他走了,沒辦法啊!”

“奇怪了,他哪裏來這麽多錢?”

吳清自言自語,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聲呼喝:“河南道觀察使李使君到!”

李慶安來了,吳清立刻對二人道:“我不管你們用什麽辦法,漕工聚眾必須再堅持五日,你們記住了嗎?”

兩人無奈,只得點頭道:“我們記住了。”

吳清起身向外走去,這時李慶安在幾十名親衛的簇擁下已經進來了,他拱手對眾人笑道:“今晚感謝大家賞光,希望大家吃好喝好!”

“哪裏!李使君設宴,我們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