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龍駒仙島(第2/4頁)

“白將軍不用擔心!”

張平伯笑道:“吐蕃人雖然還有船只,但他們也知道龍王出海時不能下水,至少在近期他們不敢過來,等他們下水時,你們早已經上岸了。”

李慶安站起身笑道:“大家別胡思亂想了,先好好休息,天一亮,我們上島。”

……

暴風雨在半夜時停了,海面上恢復了平日的平靜,李慶安命船靠岸,眾人牽著戰馬、擡著傷員上島了,整座島是一塊巨大的花崗巖浮在水面上,呈長條形,寬約兩裏,長六七裏,東高西低,表面已經風化成土,由於大量海鳥棲息,使海島上土地十分肥沃,環島林木茂盛,中間地勢平坦,長滿了大量的牧草,東北一角被開辟成了良田,麥浪金黃,已經到了豐收的季節。

島上的環境使李慶安十分滿意,尤其有大片牧場,足以夠他的戰馬放牧,士兵們一聲歡呼,騎馬向牧場奔去,不多時,牧場上便布滿了軍馬。

“將軍,你看,那就是應龍寺。”

張平伯指著遠方的高崗道,李慶安順他手指方向望去,只見黑色的山崖上有一座金黃色的寺廟,廟宇不大,最多十幾間屋子,正有兩名僧人向這邊奔來。

片刻士兵領來了兩名老僧,老僧對李慶安合掌施禮道:“阿彌陀佛,歡迎將軍來龍駒島。”

李慶安見他倆愁眉苦臉,顯然是言不由衷,便微微一笑道:“請問兩位大師法號,島上有多少人?”

“貧僧法明,這位是我師弟法海,本來小廟裏有十四名僧人,因唐蕃大戰來臨,弟子們都離開寺院到河西去,廟裏只有我師兄弟二人,糧食很少,只夠我們自己吃。”

“我們有足夠的糧食,不過島上可有淡水?”

“有!我們寺廟後面有一眼熱泉水,終年泉水不絕,熱氣騰騰,完全夠軍隊飲用。”

“那島上其他居民呢?不是聽說還有幾戶羌人嗎?”

“本來島上有七戶漁民,唐蕃戰爭爆發,基本都離開了,只剩下一戶,是祖孫二人。”

“好吧!我明白了,應龍寺我們暫時征用了,我會給你們補償,足夠你們重建寺院。”

說完,李慶安也不管兩名老和尚願不願意,回頭揮手令道:“把受傷的弟兄們都擡進寺院去,好好調養。”

眾人答應,一起動手,將兩百多名傷兵向山上寺院擡去,二十幾名女護兵拿著藥品紗布,跟著一起上山了。

士兵們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將船裏的糧食,鹽以及各種物質都搬上了島,並在山腳下搭建了一百多頂帳篷,開始埋鍋造飯,島上變得異常熱鬧。

一頂帳篷裏,李慶安正和幾名大將商量以後的安排,李慶安迅速畫了一張青海四周的草圖,對眾人道:“青海的東岸便是赤嶺,那裏駐紮著吐蕃重軍,唐軍駐紮的鄯州距離青海至少還有一百五十裏,我們唯一的機會就是從東北角的谷地離開,那裏原來是漢朝的西海郡,是大通山和赤嶺的交匯處,有一條寬約百裏的峽谷,但現在的問題是,我不能肯定西海郡那邊是否有吐蕃軍駐紮,如果有大軍駐紮,事情恐怕就有點麻煩了。”

荔非守瑜沉思片刻便道:“七郎,傷兵們復原需要時間,如果西海郡那邊有吐蕃重兵把守,一場惡戰後誰都活不了,所以我建議把傷兵暫時留在龍駒島養傷。”

“元光,你的想法呢?”李慶安又問白元光道。

白元光笑道:“我贊成守瑜的想法,剛才我問過老和尚,吐蕃軍的船只在年初時才路過一次海島,而且並沒有上島,眼看冬季要來臨,他們更不會過來,暫時把傷兵留在島上,等我們探查完海西郡的情況後再作決定。”

李慶安的目光又投向了荔非元禮,荔非元禮的頭搖得跟撥浪鼓一般,“別問我老荔,我只管聽命打仗。”

“好了,現在說說我的想法。”

李慶安指著青海周圍道:“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赤嶺的背後,大非川的北面,如果這座島成為唐軍進軍的跳板,那我們等於是在赤嶺後背插了一把刀,又像用刀頂住了大非川的腹部,這將成為一支極其重要的奇兵。”

“七郎的意思是說,要永久占領龍駒島嗎?”

“對!”

李慶安肯定地點了點頭道:“至少是我們安西弓騎兵的基地,我想在這裏修建一座城堡,等風暴一停,我就去鄯州,向哥舒大帥提出這個建議。”

……

中午時分,青海的第二次風暴來臨了,海面上狂風大作,天空烏雲如墨,頓時電閃雷鳴,天地昏暗,儼如進入了黑夜,巨浪澎湃,狂風呼嘯,暴風驟雨席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