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射天狼第三十六章 兵兇(第6/6頁)

曹皇後聞言,試探道:“這麽說,官家不想學古人,而想賞罰分明,處事公正了?”

趙禎道:“正是如此!”

曹皇後輕嗯了聲,回道:“狄青跟隨官家多年,那沒有誰比官家更清楚狄青了,這件事,自有官家做主。妾身要說,只能說一句……”頓了下,曹皇後道:“狄青是忠臣!”

“狄青是忠臣。”趙禎喃喃念了遍,點頭道:“好的,朕知道了,皇後,你去休息吧。”

曹皇後退下,趙禎坐回龍案旁,將奏折一篇篇的翻過去,臉色陰沉不定。

看了數個時辰,趙禎還是一言不發。就在這時,閻士良入內道:“聖上,文彥博請見。”趙禎只是點點頭。閻士良不多時,帶文彥博入內,閻士良退到殿外。

趙禎頭也不擡,問道:“文卿家,你有何事情?”

這幾年來,文彥博已入兩府,身為參政。聽趙禎詢問,文彥博道:“臣這次冒死前來,想和聖上稟告幾件事情。”

趙禎這才擡頭,凝視文彥博道:“為何要冒死前來呢?”

文彥博神色誠惶誠恐,說道:“臣知聖上對狄青很是信任,但臣忠心耿耿,不得不說一句,狄青絕不能重用!”

趙禎雙眉一揚,冷哼一聲,反問道:“為什麽?”

文彥博四下望了眼,這才道:“狄青功高,已功高蓋主!聖上若讓他保持了軍權,只怕會對聖上不利。”

趙禎垂下來頭來,隨手翻著奏折,淡淡道:“你言重了。”

文彥博急道:“聖上,臣絕非危言聳聽。狄青不過行伍之身,得聖上器重,這才飛黃騰達。但他升遷過快,難免飛揚跋扈。不說他毆打微臣一事,就說在西北,他就公然對上司不滿,對韓琦橫加指責,到了京城後,他變本加厲,只因小小爭吵,就以不領軍為由,逼迫聖上讓夏相認錯。聽聞夏相因此事氣倒,已奄奄一息。”

趙禎還是翻著奏折,不置一詞。

文彥博又道:“聖上又升他為樞密使,不就是在增長他的氣焰?他昨日可逼聖上服軟,到明日會逼聖上做什麽,實在讓人難以想象……”見趙禎還是沉默,文彥博並不住口,繼續道:“聖上可知道狄青每戰必披頭散發,以青銅面具遮面是何緣故嗎?”

趙禎擡起頭來,皺眉道:“不都說他自嫌相貌過於俊朗,陣前難以威嚇敵手,這才以面具攝敵嗎?”

文彥博道:“這不過是傳言。據臣所知,狄青是因每逢出戰,都會頭出龍角,臉現神異,這才為要遮住異相不為人知!現在街頭巷陌早已傳開,狄青有……什麽……之相……唉……臣不敢說。”

人生龍角,不言而喻,就是有天子之相。文彥博只怕觸怒趙禎,因此住口。

趙禎握著奏折的手突然一緊,手上青筋爆出。終於舒了口氣,輕輕嘆道:“狄青是忠臣……”

話未說完,文彥博已搶道:“太祖豈非周世宗之忠臣?”

趙禎霍然站起,一拍桌案,喝道:“大膽!你說什麽?”

原來宋太祖趙匡胤曾是後周之主世宗柴榮的臣子,周世宗早逝,托孤給最信任的臣子趙匡胤。可趙匡胤不多久,就在陳橋黃袍加身,逼周世宗身後的孤兒寡母退位,以後周堅實的基業,這才打下大宋的天下。

這段往事,太祖一直諱莫如深,不想手下提及。文彥博以狄青比趙匡胤,趙禎一聽,難免憤怒,可憤怒之余,心中戚戚。

文彥博早跪倒在地,叩首道:“聖上,臣今日前來,就是不惜一死勸聖上醒悟。狄青或是忠臣,但他這些年來威望太盛,聽聞汴京百姓知他平定了嶺南,交口稱頌,更有無數人知道他要回京,早早的出京等待,只為要見狄青一面。如今京師,百姓只知狄青,不知聖上……”

趙禎緩緩落座,神色更是難看。文彥博見狀,又道:“聖上以仁治天下,但狼子野心,不能不防。狄青當年對抗夏軍,輕易可招兵近十萬之眾,這次前往嶺南,沿途更是雲集景從,隨意都能讓十數萬大軍跟隨,他召集舊部進攻儂智高,固然是出乎不意,但從此可見那些兵士對他的忠心耿耿。退萬步來說,就算狄青忠心,但太祖難道不忠心嗎?可黃袍加身之時,由不得他不從。聖上若等到那日,只怕後悔已晚。”

趙禎坐在龍椅上,神色微變。

他目光投遠,望向那殿外的風光。殿外雪已融,可春風尚冷,冷得人骨子裏面發寒。

有風過,趙禎微微顫抖下,臉色在那忽明忽暗的燈火下,已琢磨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