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射天狼第十三章 風骨(第6/8頁)

韓笑又拿出那封書信,歉然道:“狄將軍,請你莫要見怪,這封信我沒有毀去,因為我覺得可從這封信上找到些線索。”他心中其實一直在琢磨送信人的真正用意,只怕對狄青不利,這才窮追不舍。

狄青心中也在猜測寫信人的身份,聞言並不怪責,只是道:“你記得不要宣揚這件事就好。你從信中看到什麽線索?”

韓笑攤開信紙,指著信上的字跡道:“狄將軍,你留意到沒有,這種字黑中泛白……”

狄青少讀書,更對書法沒有什麽研究,是以看信就看內容而已。聽韓笑提醒,仔細一看,才發現那些字的確有些奇怪。每一筆,都隱約有白色的痕跡泛出。

韓笑知道狄青不明白,解釋道:“這種字體叫做飛白體,也叫草篆,是古人蔡邕所創。聽說蔡邕是見工匠刷墻時,每次一刷下去,總不能盡掩墻色,露出墻體底色,受到啟發才創造這種行筆若飛,絲發微白的飛白體來。”

狄青恍然道:“這種控筆方法在於留白的妙處,想來會寫的人並不算多。”

韓笑贊同道:“狄將軍說得不錯,這寫信之人,用的就是飛白體,我們要查這人是誰,可從這方面入手。”他將書信向著陽光照進來的地方,說道:“狄將軍,你看這張信紙,本有隱記。”

狄青望去,見到陽光照出,信紙的右下角透出個“吉”字。問道:“這信紙做工精細,想必也不常見。”

韓笑微笑道:“狄將軍一點就通。這紙本是京城吉星齋所產,因每年產出不多,能使用的均是富貴之人。”

狄青沉吟道:“寫信之人擅飛白體,又是富貴人,但這個範圍還是太大,不好找尋到。”

韓笑道:“不管如何,這總是個線索,屬下就準備尋這個線索找下去。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狄青點點頭道:“那就辛苦你了。”等韓笑走後,狄青長嘆一口氣,緩緩地閉上了眼睛。他這幾日實在過於疲憊,但他心中總有些不安之意。他總覺得,很多事情非但沒有結束,反倒變得益發得復雜起來。

轉瞬到了夏日。這些日子來,狄青一直閉門不出,卻也知道不少京城內的事情。趙禎終於決心變法,通告全國,百姓皆歡,萬民稱頌。

這一年正是大宋慶歷年間,史稱慶歷新政。

執行新政之人,有範仲淹、富弼、晏殊、韓琦、歐陽修等人,這些人均在百姓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威望。這些人的親信也多數入主京城,協助變法,一時間京城名士雲集,朝野交口稱譽。

範仲淹上《十事條陳》,韓琦經三川口一戰慘敗後,尚能得天子重用,狂傲收斂許多,寫《備禦七事》,二人所言,均是針砭時弊,治大宋沉疴。

文書傳出,京城轟動,天下雀躍。

而沒藏訛龐經狄青一嚇,好像突然開了竅,非但沒走立即回轉西北請元昊發兵,反倒降低了條件,元昊可向大宋稱臣,削去帝號,而作為回報,趙禎封元昊為夏國主,並承認眼下疆土劃分。

宋不再以戰敗為由補償夏國的損失,而變成歲賜夏銀七萬兩千兩,綿帛十數萬匹,茶三萬斤。

宋朝送出去的東西不變,更改的只是一個賜字。

這些消息均是韓笑告訴狄青知道,狄青聽到時,澀然一笑,不置可否。心中卻想,“趙禎好面子,所爭的都是虛無之事,可元昊卻攫取了最大的利益。這些財物若用來養兵,十士早就完善。原來當日我呵斥夏使,不過是趙禎爭取議和的籌碼。”可他現在身處嫌疑,能相安無事就是因為閉門不出,知道爭辯無用。

這一日,已近黃昏時,閻士良突然前來道:“狄將軍,聖上召你入宮一敘。”

狄青知道這段日子,他聽說張美人病了,而且病毒不輕,趙禎每日早朝都沒有心情。這種時候,趙禎找他什麽事?

狄青帶著疑惑入宮,閻士良又領著他到了上次那個禦花園。

春去夏來,有花開花謝,凋零地是心境,不改地是繁華。夕陽晚照,落在千花萬朵上,艷紅如血。

狄青才到禦花園,就聞琴聲傳來。這次的琴聲,少了些幽轉冷澀,帶著股夏日慵懶的味道。

近前一看,張美人正坐在琴前,趙禎坐在一旁,憐惜的望著她。見狄青到來,趙禎竟起身走來,不待狄青施禮,已道:“免禮。狄青,朕找你有事。”

狄青見趙禎的神色雖愁不怒,不解問道:“不知聖上有何吩咐?”

趙禎愁容滿面道:“唉,美人這些日子大病一場,到現在才稍有好轉。可她才好些,就一定要來彈琴……她還想聽你講些西北的故事,上次沒有聽成,不想就過了幾月了。朕勸不了她,只能找你來。狄青,有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