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射天狼第十章 隱患(第5/7頁)

狄青打斷道:“聖上詢問,我不過據實而答罷了。世人非議,我狄青何懼?”他笑容苦澀,心中想到,“當年也是這暮春季節,我狄青跟隨郭遵大哥離開家鄉,開始軍旅生涯。征戰多年,或許風水輪回,我狄青也該離去了。”

他真的無所畏懼。

富弼望著狄青良久,這才道:“但我等今日真的要感謝你為我們出口怨氣,人不能有傲氣,但不能沒骨氣。對於此事,狄將軍也不過太過擔心,我等定會站在狄將軍這面。”富弼和狄青共同出使吐蕃,心下對狄青的為人,極為敬佩。

狄青只是拱拱手,緩步離去。

富弼又急急地回轉宮中,正見到範仲淹、晏殊、蔡襄等人行來,富弼才待詢問範仲淹關於宋夏議和一事,夏竦已走過來,對範仲淹道:“範大人,你很好呀。”他言語中滿是怨毒之意,說完後,拂袖而去。

蔡襄不滿,才待追上去,被範仲淹一把扯住。蔡襄忿忿道:“夏竦奸邪好色,屍位素餐,王中丞所言極是,我只恨沒有搶先一步參他一本。他竟然敢來指責範大人?”

余靖一旁皺眉道:“範公,這次變法人選本是你和聖上所議,為何要讓夏竦入主呢?此人對西北戰局毫無貢獻,若進入樞密院,真的會淪為笑柄。範公為何不事先和聖上商議,而到這時才被他所妒?”

範仲淹暗自皺眉,不等多說,晏殊已嘆道:“你們只知道進諫,可曾多考慮一會兒?希文不舉薦夏竦,夏竦難道就不會因此嫉恨希文?夏竦為人是頗好沽名,在西北是無建樹,但他在西北,畢竟會放手讓希文、韓琦施為,這次希文讓夏竦得入兩府,就算讓夏竦得些虛名又如何,只要變法順利,天下得利就好。再說夏竦極為護短,有他在位,若有人攻擊新法,他盡可抵擋。可現在一來,只怕新法未施,就樹強敵了。”

蔡襄等人面面相覷,從未想到範仲淹竟是這般心思。

王素道:“就算晏相所言是真,難道新法在即,我們要和夏竦這種人一起共事?”

晏殊道:“世上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朝堂之上,難道就你們幾個主事?呂夷簡在朝堂多年,均衡各處,豈是容易之事?”說罷連連搖頭,他對範仲淹是欣賞有加,但對蔡襄幾個激進之人,並不算認可。

余靖、蔡襄雖是唯唯諾諾,心中卻想,“就算得罪了夏竦又如何?此人已出了兩府,想必再如何,還能怎樣?”

歐陽修本一直沉默,見狀道:“其實蔡司諫只是附和王拱辰罷了,若非王拱辰參了夏竦一本,事情不見得會變成如今的模樣。可奇怪的是,王拱辰本呂夷簡一派,為何會指責夏竦呢?”

晏殊道:“這何難理解?王拱辰本是沽名釣譽之人,見呂夷簡年邁失勢,只怕再也無能東山再起,因此他參夏竦一本,用意卻在討好我等。”

歐陽修幾人互望一眼,異口同聲道:“都是此子壞了大事。”

余靖急於補救,詢問道:“範公,眼下如何處置?”

範仲淹心道,新法才要開始,你們就連得罪呂夷簡、夏竦兩人,自樹強敵,結果堪憂。可這些人的確又是為新法著想,他不便責怪,沉吟半晌才道,“我一會兒就去面聖,看看聖上的心意。”他一方面想要說及夏竦一事,一方面也想看看趙禎對狄青的看法。

範仲淹吩咐完畢,匆匆再向宮內行去,歐陽修幾人一旁竊竊私語,像在研究什麽,晏殊搖搖頭,自顧自的走了。

狄青沒有宮中這些人的心思,唯一想的是,“我今日再廟堂之上忍無可忍,再向元昊宣戰,只怕聖上不喜。想我這官也當到了頭兒,汴京終非我狄青久留之地,就算大軍不能攻破沙州,難道我狄青自己不能去嗎?”

一念及此,狄青淒涼中又帶有振奮,正行走間,突然有兩人擋在了他的面前。

狄青微怔,已看清攔路之人,卻是沒藏訛龐和那手若拈花之人。

這兩人找他做什麽?狄青心中有分困惑,止住了腳步,望著二人不語。

沒藏訛龐望著狄青,突然打了哈哈道:“都說狄將軍實乃大宋第一勇將,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他突然轉了風向,對狄青頗為贊賞,倒讓人意料不到。

這時街市人流如潮,聽到“狄青”二字的時候,竟慢慢靜了下來。

狄青鏖戰西北多年,為國守疆,就算是汴京的百姓,都是知其事跡,但很少有人見過狄青。這刻聽狄大將軍就在長街之上,忍不住駐足觀看究竟。

見狄青沉默無語,沒藏訛龐嘿然笑道:“狄將軍,你莫要以為我有什麽詭計,其實我大夏,亦是最重英雄。我這次來到汴京,早就打定了主意,就算見不到你們的天子,也要見見到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