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關河令第三十三章 布局(第5/6頁)

範仲淹接過軍文,借火光展開一看,臉色微變。

龐籍一旁問道:“範公,怎麽了……可是涇原路有變?”

範仲淹皺眉道:“元昊大軍過三川寨逼近懷遠城,大肆擄掠,韓琦命任福兵出六盤山,給元昊迎頭一擊。”

龐籍接過軍文看了半晌,突然蹲下來在地上畫道:“懷遠城東北有三川寨,西有德勝寨,西北就是羊牧隆城。懷遠城的東南,尚有籠竿城、張義堡兩地依據六盤山建立。這五地均是我軍控制,元昊攻懷遠城不克,命夏軍南下,已四面為戰!”

範仲淹只是“哦”了聲,眉頭鎖緊,似在想著什麽。

龐籍擡頭望過去,不解道:“韓公見這形勢,命任福依據地勢,出兵六盤山,靠這五地為後盾,對入圍的夏軍展開追殺,看起來並無不妥呀。”

範仲淹憂心忡忡蹲下來,望著龐籍畫的地圖,良久才道:“這段日子來,韓琦招兵買馬,在涇原路的鎮戎軍囤積了不下五萬的兵力,再加上五地的守軍,最少有八萬之眾。”

龐籍點點頭道:“範公說得不錯,據韓琦的消息,入寇涇原路的夏軍,不過兩萬。”

範仲淹沉默許久才道:“這一仗元昊已準備很久了。”

“那又如何?”龐籍安慰道:“範公,韓大人雖狂傲些,但畢竟很有才華,這仗以多戰少,又在我宋境內,應該不會有大事。”

範仲淹反問道:“三川口一戰,何嘗不是在我宋境開仗?韓大人兵雖不少,但很多是臨時招募,能有多少作戰能力,實在堪憂!龐大人,元昊孤軍南下,兵家大忌,元昊身經百戰,用兵狡詐,這麽做……難道你從未想過,其中有問題!”

“或許……元昊也有些大意吧。”龐籍的口氣中明顯有了不自信。他知道,元昊絕非是個大意的人。

範仲淹嘆息道:“元昊若真的大意倒還罷了,但這人怎麽會如此大意?據我所知,他甚少驕傲,驕傲的素來都是沒有本錢驕傲的宋軍。元昊既然敢讓鐵騎進入我軍的包圍中,不用問,他是有自信再沖出去。只盼……”他話未說完,有兵士奔來道:“範大人,狄將軍加急軍情稟告。”

範仲淹心頭一沉,接信一觀,臉色劇變。

龐籍也是凜然,急問:“範公,狄青出兵不利嗎?”

範仲淹有些失神的將信交給龐籍,眼中已有深切的哀傷之意,“狄青已有了確切消息,賀蘭原這些日子出兵十數萬直奔涇原路而去。韓琦信中說夏軍只有萬余的兵力,那其余的兵力,在哪裏?”

龐籍聞言,拿信的手也忍不住的劇烈震顫……

涇原路上,古道烽煙起,兵戈錚錚鳴。晚霞如血,如烽火般燃著清空。

元昊正立在瓦亭川的東山上,望著孤雲遠山、暮霞千裏。

瓦亭川不在夏境,就在羊牧隆城南。元昊不是趙禎,在趙禎企盼西北安寧之際,元昊已兵行險峰,馬踏橫山,疾馳入了宋境。

兵鋒洶湧,半天的功夫,羊牧隆城外,殺氣橫空。

元昊悠閑的立在山巔,見那最後一絲夕陽沉入了天際,還是屹立不動。

元昊無疑也是個孤單的人。

陪伴他的,只有孤單的軒轅弓、五彩的定鼎箭。

天地雖失色,五彩的穿雲箭在暗夜中,仍舊泛著淡淡的光輝。

那五枝箭本來神鬼莫測,就算在軒轅弓前,也不失犀利的本色。

但長弓羽箭終究遮掩不了立在山巔上的那個人。

元昊依舊黑冠白衣,依舊容顏不改,眼眸仍舊燃著熾熱的大志,但他無疑也是個落寞的人。巔峰之上,難耐孤寒。

腳步聲響起,一人有些氣喘的到了山巔,說道:“兀卒,有新軍情稟告。”

元昊頭也不回道:“說!”

那人道:“我大軍徑直殺到羊牧隆城下,命千余鐵鷂子守在城外。羊牧隆城守將王珪派出通信的遊騎,已被我們悉數剿殺。我軍誘敵之兵萬余,從懷遠城轉戰張義堡。任福帶三萬宋軍,兵出六盤山,從懷遠城一路南追到張義堡,如今屯兵籠頭山前,多半準備明晨與我軍一決勝負。而武英、耿傅帶宋軍緊跟任福,就在籠絡川接應,也有過萬的兵馬,他們對我們誘敵之軍已形成了絞殺之勢。”

元昊手指屈伸,節律如樂,他有些遺憾道:“中書令,看起來任福已認定此戰必勝了。我本來以為,任福會直趨羊牧隆城,斷我軍的歸路。看來我還是高看了他。”

來稟告軍情的正是夏國的中書令張元。

張元是中書令,如果是在宋廷,也算是兩府中人,但宋廷兩府中人,少出汴京,只會在花前月下。張元不但出了夏都興慶府,而且在宋境攀上這山巔,沒有絲毫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