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關河令第二十七章 殺青(第6/8頁)

野利遇乞身形一縱,已到了空中。他人在空中,只聽到“波”的一聲響,就見短刀飛穿桌面,取的仍是般若王的咽喉。

刺客踢飛桌案時,短刀脫手飛出,刺破桌面,仍要擊殺般若王。

般若王笑容一僵,倏然倒翻而出。那短刀幾乎擦著他的臉龐,刺在了酒樓的梁柱上。刀鋒冷厲,已吹得他遍體生寒。

樓上兔起鶻落,一切不過是在刹那之間。

野利遇乞見般若王閃過那一刀,吐口氣喝道:“抓住他。”他已瞥見刺客急沖而出,就要奔下樓去。他空中一個轉身,飛撲而去。

一擊不中,當求全身而退,那刺客果斷離去,再無停留。

頗超刺史正守在刺客逃竄的方向,拔刀喝道:“哪裏……”他“走”字未說,單刀已到了刺客之手。刀光一閃,頗超倒地,刀光再閃,脫手而飛,向半空中的野利遇乞斬去。

野利遇乞一凜,閃身躲避。不待再追,就聽到酒樓“轟”的一聲大響,火光四起,濃煙滾滾。眾人皆驚,已察覺通化樓搖搖欲墜,晃動起來。

再是一聲巨響,碎屑橫飛,通化樓竟然塌了下去。

眾人大呼小叫,已顧不得再抓刺客,紛紛跳下樓去。那個都押牙和幾個侍衛躲避不及,慘叫聲中,竟被埋在了樓裏。

野利遇乞落在樓外時,眼角跳動,鼻尖已有冷汗。

這場刺殺來得突然,去得突然,塵煙滾滾中,守在樓外的侍衛紛紛圍過來。一時間火把如林,照得樓外已如白晝般。

眾人驚懼中,見王爺沒事,紛紛舒了口氣。有一人沖過來問,“王爺無恙吧?”那人也是野利遇乞的貼身侍衛,只想討好野利遇乞,不想野利遇乞霍然抽出他的腰刀。

那人一怔,不等再說,只見到眼前刀光一亮,已倒了下去。那人臨死也不明白,為何會觸怒了王爺。

單刀帶血,天無月。夜黑風高。

野利遇乞斬一人後,眼中驚懼更濃。誰都看出他眼中有驚恐,刺客已去,他驚怖什麽?

眾人悚然,一人微笑道:“招是快招,刀是好刀,可還不如兀卒所賜的無滅刀。”

這時候還能笑出來的人只有一個,就是那平凡沖和的般若王。般若王手中拿著把刀,刀光不滅,黑夜明火中,熠熠發光。

刀是寶刀,亦是刺客所用的刀。

般若王還在笑,好像刺客要殺的不是他,而是旁人。這裏就他不該笑,但他仿佛笑得最開心。

野利遇乞眼皮有些跳動,盯著般若王手中的那把刀,竟沉默起來。

般若王緩緩道:“阿那律,本意無滅。阿那律,亦是釋迦牟尼的弟子。此人本是釋尊的表親,從佛後,為佛守夜,晝夜不眠,以致雙目失明,卻得釋尊器重,修得天眼神通。”

他在這時候,突然說起佛教的一段典故,旁人均有些奇怪。野利遇乞臉色漸趨平靜,只望著自己手上的那柄刀,刀身上鮮血已滴盡,刀身色澤黯淡,這只是快刀,並非好刀。

好刀殺人是不留血的……

“天都王鎮守橫山多年,兢兢業業,若論辛勤,可比阿那律。是以兀卒賜天都王無滅寶刀,以示嘉許。這寶刀削鐵如泥,又是兀卒所賜,天都王素來都是奉之若珍,旁人不能輕易看到……”

般若王慢慢地說,眾人都是奇怪的聽,搞不懂般若王為何不關心刺客,只關心一把寶刀。般若王還是在笑,可笑容在森森夜色中,多少帶了分早春的冷,“我很奇怪,這麽珍貴的一把無滅刀,怎麽會在刺客的手上?”

眾人臉色皆變,再看般若王手上的刀,表情已各不相同。

原來刺客拿的竟是無滅刀!

刺客拿著野利遇乞的無滅刀到了通化樓上,要殺的卻是般若王,這裏面的深意,讓人聽著都驚悚。

般若王繼續道:“自從野利王死後,天都王好像就少回興慶府,常年在宋境出沒,久久不歸。知道的人都明白,天都王是為國盡忠,可不知道的看到了,難免會想,天都王會不會不滿兀卒賜死他的兄弟,想要聯系宋人造反呢?”

野利遇乞竟然還不言語。眾人見了,皆是心中凜然,暗想天都王性子狠惡,脾氣躁厲,如今這般沉默,難道說刺客真是他派出來的?

般若王含笑道:“按理說,今日葉市殺機四起,狄青下一個目標很簡單,那就是刺殺天都王,徹底斷絕夏軍出兵攻打大順城的念頭。可奇怪的是……他要殺的人,不是天都王,而是我!”

野利遇乞開口道:“他不一定是狄青,他就算對我出手,也不見得殺得了我。”

般若王問道:“我只是疑惑一點,我來這裏,是奉兀卒之令,這之前,只有王爺才知道消息。為何那刺客會對付我?難道說……有人知道我對他不利,所以提前安排人下手除掉我。方才通化樓突然倒塌,讓我們追不到刺客,若沒有精心的策劃,怎能如此?事後,有人就可把一切都推在狄青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