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關河令第十三章 叠瑪(第5/8頁)

狄青已拆開了信,抽出信紙,眼前一道金光……

種世衡眼珠子瞪的已經和雞蛋一樣大,叫道:“我的祖宗呀,這是信嗎?”

狄青抽出來的,竟是一張薄薄的白金信箋,上面用黃金鑲字。這簡簡單單的一個信箋,就已價值不菲。

信的右下角用黃金嵌出一根針來,而信的正上方,白金封底凸出個佛的圖案。

那佛慈眉善目,雖有些像彌勒佛,可肚子沒有那麽大。

這封信,奢華中,又帶著稀奇古怪。那針、那佛都代表什麽意思?

而郭遵又什麽時候,有這麽闊綽的手筆?

狄青顧不得再驚奇,見白金信箋上有九個黃金鑲出來的字,定睛望過去。

那九個字是:“要去香巴拉,必尋叠瑪!”

狄青怔怔地望著那九個字,一時間迷惑不解。

叠瑪,什麽是叠瑪?

郭遵若只是想說這九個字,讓張玉傳到就好,但郭遵刻意送給他這封信,到底是什麽意思?這信……恁地這般古怪?

不知許久,狄青這才向張玉望過去,不解道:“張玉,這封信到底什麽意思?郭大哥要說什麽呢?”他雖不解,但見郭遵竟然還念念不忘為他尋找香巴拉,狄青心中滿是感激。

張玉也被那信箋的奢華鎮住,臉上滿是驚奇,喃喃道:“我的娘呀,早知道是這種信,我傳個口信不就得了?這信箋若是換酒喝,這得能買多少酒呢?”他當然是說笑,回過神來,張玉道:“郭大人急匆匆的離去,只讓我把這封信轉交給你。對了,他還說了幾句話,他說事情一言難盡,但他已在吐蕃找到有關香巴拉最重要的線索,等他處理完軍情,再和你詳細說說。”

狄青心頭一震,知道郭遵素來言不輕發,郭遵既然說找到最重要的線索,就絕不會讓狄青失望!

張玉卻已翻身上馬。

狄青見了有些錯愕,問道:“你……這就要走嗎?”

張玉點點頭道:“是呀,鐵壁相公是看在郭大人的面子,才讓我出來送信。信送到了,我也要趕快回去了,畢竟聽郭大人說,黨項人可能在這個冬季出兵的,我也是指揮使,要趕回去守寨。本來……禹亨想要送信……我很想看看你,這才搶著趕來。”

狄青心中感激,暗想從金明寨到青澗城,足足有兩百裏的路程。張玉這般奔波,情深意重,豈是看一眼那麽簡單?

可狄青終究沒有說謝,只是關切道:“天寒了,看要下雪的樣子……你路上小心。”

張玉哈哈一笑,擺擺手,撥轉馬頭,已揚長而去。

狄青目送張玉遠去,見遠川煙稀,人影一點射到天際,漸漸的淡了。

古木蒼蒼,朔風連寒,狄青吐口氣,哈氣成霜,這才發現,原來不知不覺,又到了嚴冬。陡然間感覺臉上微涼,狄青擡頭望過去,見到天空不知何時,下了點點的雪屑。

雪兒舞動,如群星繁沓而落,狄青忍不住向種世衡望了眼,一顆心也繁亂難止。

他才有些確信香巴拉在河西十一州,為何郭遵突然言之灼灼的告訴他,要找香巴拉,必尋叠瑪?

叠瑪到底是什麽?香巴拉和吐蕃有關?狄青心思繁沓,一時間又找不到頭緒……

張玉快馬回轉,見雪下的緊,夜晚找個背風的地方歇了會。天明時分,又奔金明寨急行。

大雪倏如其來,染白了萬裏關河。

山嶺如龍,大河如帶,塞北的風雪,好一番壯闊。

張玉無心欣賞雪景,只罵老天給他找麻煩,近中午的時候,終於趕回了金明寨。

蒼穹下,金明寨龍蟠虎踞,傲視天地。金明寨三十六分寨,有如蒼龍逆鱗,隨便哪一片都能發出令人膽寒的神威。

張玉先回了令,神色有些陰沉的前往安豐寨。

金明寨有十八路羌兵,三十六營寨,蜿蜒在山嶺之中,形成延州西北最厚重的屏障。李禹亨把守南頭的前川寨,而張玉負責鎮守最北的安豐寨。

安豐寨北幾十裏,就是漢羌混居的地帶。

張玉沒有了見狄青時的笑容,心中只是想,“這段時間,也沒有見到禹亨,不知道他怎麽樣了。見狄青的時候,提一句禹亨,只是不想狄青心冷罷了,禹亨並不知道我送信給狄青。自從出京後,也不知道是禹亨態度先冷下來,還是我先瞧不起他呢,唉,如果有空,倒要找他談談。事情過去了這麽久,我為何還放不下呢?”

原來當年曹府一戰,狄青、張玉並肩死戰,李禹亨卻躲在一旁,張玉每念於此,都是心中有個疙瘩。後來在永定陵,李禹亨依舊膽小,還仗著狄青救他一命。最離譜的就是在宮變中,李禹亨在亂戰中,沒有奮力廝殺,反倒是靠裝死躲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