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霓裳曲第二十七章 紅顏(第5/6頁)

不想狄青奔到城墻下,竟不循正道,奮力一躍,已高高飛起,要從一旁的城墻翻上。

可城墻有數丈之高,豈是他一躍能上?眼看他堪堪要落,狄青卻伸手疾刺,左手的單刀已刺入了堅硬的城墻之中。

這皇儀門的城墻均是青石所制,狄青手中單刀絕非寶刀,但這一刀已如切豆腐一樣刺入了城墻。

城上城下之人均是瞠目結舌,難信天下竟有如此神武之人。

狄青一刀刺中城墻,借勢翻上,竟身輕如燕。原來楊羽裳身死,狄青心中悲意不絕,貫徹周身,不知為何,那久已消失的兩條巨龍驀地上湧,回歸腦海,翻騰不休。狄青借巨龍起舞,只覺得周身精力彌漫,比起當初在曹府之時更是強盛,當下心中恨意如狂,雖意志清醒,但周身已似不受自己控制一樣。

他借力而上,可距城墻尚有數尺,眼看堪堪要落,右手單刀奮力砍去,一刀擊在城墻之上,單刀折斷。狄青身體稍停,棄了單刀,再次借力,已翻身躍入城墻,立在劉從德的面前。

劉從德嚇得尿了出來。他只以為守住城道,狄青雖勇,卻也無能殺他,只要堅持到援軍趕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哪裏想到援軍未到,狄青已如神兵天降,到了他的眼前。劉從德手腳麻木,動彈不得,那些叛軍卻是嘩一聲響,已向城下湧去,哪裏再管劉從德的死活?

狄青一伸手,已抓住了劉從德的脖領,劉從德生死關頭,急叫道:“莫要殺我!”狄青淒冷地望著劉從德,“不殺你?給我個緣由?”

劉從德急得滿頭是汗,叫道:“造反的主謀不是我!”

狄青淒然一笑,“是你非你,羽裳終究去了。你讓她活轉,我就饒了你。”

劉從德顫聲道:“人死豈能復生?”

狄青雙眸滿是怨毒之意,凝聲道:“那你只好死了。”他手臂方振,欲將劉從德扔下城墻,就聽到城門下有人高叫道:“狄青,住手!”

狄青冷然望去,見到出言呼喝的竟然是劉太後!

劉太後不知何時,已到了皇儀門前。

狄青拎著劉從德,望著劉太後,神色木然。劉太後扭頭對郭遵道:“郭遵,快讓狄青住手。”

原來劉太後守在帝宮旁,久不見趙禎回轉,不由焦急。這時有侍衛殺出埋伏,沖到這裏,告知趙禎向皇儀門的方向逃命。郭遵急怒,劉太後更急,正逢葉知秋已帶宮外禁軍趕至,眾人才到皇儀門前,就見到狄青飛上墻頭,不由駭然。

劉太後見狄青要殺劉從德,慌忙制止。劉從德是劉太後兄長劉美之子,劉美早死,劉太後當權後,對劉美後人極為疼愛,如何會眼睜睜看著狄青殺了劉從德?

郭遵已看清了場上的一切,渾身也劇烈顫抖起來,他雙拳緊握,眼中已有刻骨的傷悲。郭遵不語。

劉太後怒道:“郭遵,你沒有聽到吾說的話嗎?”

郭遵仍舊不語,劉太後身後有一人高叫道:“狄青!你放了劉從德,一切好說。若是不放……”

那人不等說完,狄青已狼嚎般地笑,不等笑完,嘶聲道:“若不放能如何?”

那人正是成國公趙允升,見狀喝道:“你若不放,就是死罪!”

劉太後暗叫糟糕,就聽狄青仰天悲笑道:“原來如此。”他手臂一振,劉從德已飛出城墻,空中哇哇大叫,砰的一聲大響,摔落在地,翻了下身子,再沒有了聲息。

眾人驚呆。

天地雷動,電閃如潮,耀得城頭上狄青明滅閃爍,有如幻化。劉太後心口劇痛,呻吟一聲,可這時沒有人去望太後,眾人只盯著城頭的狄青,不知所措。

狄青連殺羅德正、馬季良、劉從德三人,立在城頭,無視城下諸人,一顆心已是空空蕩蕩,再沒有著落。

殺了這些人又能如何?羽裳終究不能活過來了。一想到這裏,狄青心頭又是大痛。

他本是鄉間少年,被逼從軍,受難受辱,意志消沉。他生平也沒有什麽大志,只以為平平淡淡的度過余生,不想得到楊羽裳青睞,度過生平最幸福的時光。但幸福總是短暫,楊羽裳轉瞬離他而去,可說是為他而死,他那一刻的悲痛自責難以言表。

狄青立在城樓之上,往事一幕幕、一重重的顯現,和楊羽裳大相國寺初見,誤會頻生;相思鳥箏,款款深情;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那個鐘天地之靈秀的女子,那個婉轉多情的女子,那個對他狄青情深意重的女子,那個讓狄青心疼心憐的女子……

本以為蒼天垂憐,為彌補他多年所受的苦難,所以讓他認識了楊羽裳,不想更大的心痛卻才開始。驀地想到當初鞏縣邵雍所言,“你命中多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