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龍 歸(第2/7頁)

他突然說起塵封的往事來,多少讓人意料不到。但朱允炆怎麽逃走的,和金龍訣有哪些關系亦讓眾人好奇不已,因此脫歡並未打斷他,太師既然都沒有意見,眾人也就只有靜靜地聽下去,三戒雖看起來不想聽,也不能捂上耳朵。

朱允炆旁若無人般繼續說下去:“我在金陵被朱棣大軍圍困的時候,那太監終於把箱子交給了我,裏面和尚的度牒、袈裟、剃刀等一應俱全,甚至還有點金子……”哂然而笑道:“那之前我要什麽有什麽,怎麽會想到有朝一日所有的一切都會離我而去,那點金子甚至成為我日後逃難的盤纏,說來實在可笑。”

他說話時帶著幾分從容鎮靜,可眾人想到一個皇帝竟變得如此窘迫,卻實在笑不出來。

世事無常,誰若親歷朱允炆的一切,都只會覺得可悲而不是可笑。

朱高煦一旁聽著,臉色鐵青,卻在擡頭望著皮帳的金頂。

眾人等著下文,並沒有留意朱高煦的舉止,只有葉雨荷無意間瞥見,心中暗想,朱高煦在想什麽?他眼下的處境倒和當年的朱允炆相似。

“不過太祖留給我最重要的東西卻是一封信。”朱允炆墜入塵煙往事中,又道,“那封信中說了幾件秘密,一件就是金龍訣的秘密。我從金陵水道逃走,就變成了和尚,一路逃到了金山寺。”

眾人又想,朱棣編纂《永樂大典》,都說他是為了拉攏佛門弟子,追尋朱允炆的下落,看起來絕非無因。想必是朱棣當初徹查金陵城,發現了朱允炆留下的蛛絲馬跡,這才認定朱允炆會喬裝成僧人逃命。

朱允炆目光空洞,依舊平靜道:“我一路逃到了金山,在那裏取了金龍訣……”

葉雨荷一怔,心中奇怪,暗想如果按照時間推斷,金龍訣顯然是早在十數年前就被朱允炆取走,那金山一戰中,張定邊和秋長風爭搶,後來被葉歡搶走的金龍訣又是怎麽回事?

朱允炆很快解答了葉雨荷的困惑:“我從樹心取出金龍訣,又放了個假的進去——太祖給我的箱子裏面,就有個假金龍訣。”

眾人中有腦筋活絡的立即想到,朱允炆顯然也很有頭腦,他這麽做當然是故布疑雲,就算朱棣以後猜透玄機,找到了那棵樹中的金龍訣,可不知真假,反倒對朱允炆的下落更是困惑。

事實卻是,朱棣、姚廣孝和張定邊竟一直未能破解萬裏江山圖的秘密,反倒是化名葉歡的也先猜透的玄機。

朱允炆又看了眼三戒,見他還在顫抖,微微一笑道:“我雖取了金龍訣,可發現要同時再取到夕照、艮土和離火實在比登天還難。那時朱棣追得又急,我無奈只好取海路逃命,顛簸流離,下西洋,輾轉流浪到了西域,又喬裝成客商從敦煌古道回轉。”

秋長風一直沉默無語,這刻突然道:“怪不得朝廷一直找你不到,誰都以為你去了南洋或做了和尚,想不到你竟然這般膽大,還敢再入中原。你取道敦煌,顯然是想從青幫下手,先尋艮土的下落了?”頓了片刻,補充一句道:“敦煌那面,聽說本是青幫的發源之地。”

眾人聞言都感覺秋長風說得大有道理,心想這個朱允炆果然時刻不忘奪回帝位,這個秋長風頭腦敏銳,一下子就猜到朱允炆的用意,更不簡單。

朱允炆這才看了秋長風一眼,輕輕問道:“這位是……?”

孔承仁道:“這位是大明的錦衣衛千戶秋長風,可能以前還擔任過搜捕閣下的任務。”他這麽說,無疑是先讓朱允炆和秋長風生有隔閡,秋長風也不置辯,沉默下來。

朱允炆並沒有半分驚慌的表情,淡淡道:“我逃命那時他還年輕。”不再去看秋長風,目光又落在三戒的身上,“那個什麽秋千戶猜得不錯,我空有金龍訣,可沒有另外三件東西,無半分作用。取艮土、夕照和離火的任務雖不易,但我總要試試。”

他說得輕描淡寫,但眾人均想,朱允炆豈止是試試,聽起來已是不達目的死不休,只是朱允炆通過那平靜的口氣說出來,更有一種驚心動魄。

一直望著三戒大師,朱允炆笑笑:“我就在玉門關左近遇到了這位三戒大師。”他稱呼雖尊敬,但口氣中卻帶著說不出的滄桑嘲弄。

三戒大師臉色猙獰,額頭汗水密布,張嘴想說什麽,可終究只是嗓子噝噝作響,發不出聲音。

朱允炆又道:“我和三戒大師倒是一見如故,不經意地知道他竟是別古崖的弟子。我知道那時候憑借我的能力實在不可能取到艮土,看他也是雄心勃勃的人,因此先和他歃血為盟,立下了此生同富貴、共生死的誓言。”